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奇巧的构思背后的人文精神——读《最后的常春藤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点不错,这是一篇构思奇巧的短篇小说。正像中学语文课本提示所说,小说的结尾(这正是欧·亨利最拿手的"艺术")确实给读者带来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新奇的喜悦。而我们的兴趣却在于,在这精致的艺术技巧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人文精神。
作者
钱理群
出处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常春藤叶
人文精神
中学语文课本
欧·亨利
艺术技巧
精神载体
贝尔曼
叙述语
片落
生存空间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1
张广银.
《最后的常春藤叶》文本探微[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2(11):39-40.
被引量:1
2
于漪.
克服浮泛,精心探究[J]
.语文学习,2007(1):4-6.
被引量:6
3
应慈军.
阅读教学“课眼”的确定与运用[J]
.语文学习,2009(2):23-25.
被引量:6
4
曹勇军.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9(4):8-12.
被引量:2
5
沈杏培,姜瑜.
《最后的常春藤叶》:虚设的希望与生命的突围[J]
.语文建设,2010(1):47-49.
被引量:2
6
冯为民.
坚守的收获——《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7):98-101.
被引量:4
7
卢杏琴.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多元主题解读——借用“多重聚焦叙事方式”的一次小说教学尝试[J]
.语文月刊,2010(9):31-34.
被引量:2
8
薛海兵.
论《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叙事反讽[J]
.文教资料,2011(9):34-35.
被引量:1
9
韩志柏.
向失意的人献上应有的尊重——再读《最后的常春藤叶》[J]
.语文学习,2011(9):29-31.
被引量:1
10
刘步春.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反常”艺术[J]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6,0(11):58-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时剑波.
《最后的常春藤叶》研究综述和教学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2016(7):50-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罡,黄伟.
从“寻找主人公”到“寻找叙述者”——小说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其启示[J]
.语文建设,2021(9):23-27.
被引量:4
1
王薇.
画叶子的为什么会是贝尔曼[J]
.新课程(中学),2013,0(9):95-95.
2
董旭午.
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中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读课例[J]
.语文教学研究,2012(8):34-37.
被引量:1
3
曹兴戈.
语文课堂:发现之旅——《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片断及感言[J]
.新语文学习(教师),2007,0(2):53-54.
4
李新.
跟着课文学写作[J]
.湖北招生考试,2013,0(8):10-11.
被引量:1
5
“美丽的守候”导写及例文[J]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2(5):41-42.
6
邱冬梅.
“美丽的守候”命题作文写作示例[J]
.初中生写作,2012(5):57-60.
7
李伟.
被低估的“苏艾”——《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思考[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3(3):52-53.
8
丁如许.
同文异译 比较生辉[J]
.当代学生(探秘),2005,0(Z4):27-27.
9
刘步春.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反常”艺术[J]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6,0(11):58-59.
被引量:1
10
沈金花.
《最后的常春藤叶》艺术特色纵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0(12):98-99.
语文学习
199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