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缺血性肝炎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缺血性肝炎(Ischenic Hepatitis以下简称lH),是以小叶中央肝细胞坏死为病理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早在50年代初期的文献中就有该征的报道。1960年Killip和Payne~[1]首次描述了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特点为:黄疸、血清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后来临床有大量的病例报道,如休克肝,急性左心衰肝及急性肝梗塞均指该征。近年来有人~[2]提出称缺血性肝炎更为合适。本征在临床中并非罕见,且常易漏诊或误诊,为提高对该征的认识,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作一概述。1病因及发病机理 引起IH的病因很多,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原因~[3]。右心衰竭主要引起肝充血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但很少导致肝细胞的坏死。而左心衰竭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左心衰竭常引起严重的肝缺血及肝循环衰竭,导致肝细胞坏死。休克及低血压是IH的另一病因,大出血、创伤、中暑、烧伤及严重感染败血症均可引起lH~[2,3]。
出处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Dr. T. E. Bynum MD,J. K. Boitnott MD,W. C. Maddrey MD. Ischemic hepatitis[J] 1979,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129~135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