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上)李萍市场经济的实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与积极面相伴而生的...
作者
李萍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前线》
1996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道德
义利之辩
观点综述
建设理论
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
互利原则
道德建设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军.
道德: 经济活动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90-93.
被引量:28
2
姚介厚.
当代美国社会伦理学说述评[J]
.哲学研究,1999(4):59-66.
被引量:3
3
滕祥志.
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J]
.学术月刊,1999,31(2):23-25.
被引量:12
4
王淑芹.
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研究近况[J]
.哲学动态,1998(9):13-15.
被引量:4
5
刘怀玉.
“制度伦理学”研究的近况[J]
.哲学动态,1998(5):15-17.
被引量:12
6
厉以宁.
论效率的双重基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6):5-11.
被引量:37
7
把多勋,王冬兰.
经济学道德理论述评——兼论道德的制度基础[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4):92-97.
被引量:2
8
孟捷.
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1997(1):49-62.
被引量:4
9
方军.
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54-66.
被引量:163
10
宣兆凯.
道德社会学——道德科学体系中的基于学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58-6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郑杭生,冯仕政.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义利问题: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范式[J]
.东南学术,2000(2):30-38.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张尔升,陈东东.
文明转型与海洋强国追求——来自中国近代的证据[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1(2):1-11.
2
唐永干,王正伦.
论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体育理念[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9-22.
被引量:3
3
唐永干,葛翠柏.
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研究系列研究(一)——论中国共产党体育目标思想的向度[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4-7.
被引量:2
4
申玉海.
盱眙县堤坝白蚁防治工作构想[J]
.江苏水利,2006,22(7):30-30.
被引量:1
5
方世南,曾德贤.
社会建设视域内的政府地位、价值追求与有效作为[J]
.学习论坛,2011,27(3):51-53.
被引量:1
6
张祖华.
义利关系视域的道德资本研究[J]
.前沿,2012(13):97-100.
被引量:5
7
张祖华.
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视角下的道德资本探究[J]
.理论导刊,2013(5):55-57.
被引量:3
8
杨永芳.
社会转型期图书馆的义务和利益论[J]
.图书与情报,2001(2):27-30.
被引量:6
9
郝嘉利.
高校导师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机制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4):29-31.
被引量:2
10
唐世刚.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困境与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的价值目标[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2):141-148.
被引量:2
1
陈盼盼.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及当代价值[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4(5):47-48.
2
胡忠雄.
墨子义利观新论[J]
.中州学刊,2003(2):139-142.
被引量:4
3
梁亮.
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伦理审视[J]
.商场现代化,2009(1):87-87.
4
李萍.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下)[J]
.前线,1996(4):33-35.
5
马新民.
中国传统道德的和谐渊源与实践价值[J]
.科教文汇,2007(09Z):219-220.
6
曾向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3):5-6.
7
黎昕.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3-16.
8
闽中浩.
不要抱怨生活,而要微笑看待人生[J]
.青少年心理健康,2005,4(3):13-14.
9
欣平.
积极心理学:让人快乐和成功[J]
.中国青年科技,2002(2):16-18.
被引量:5
10
马克.戈尔曼.
不要从心理上成为奴隶[J]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4(1):9-9.
前线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