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喧哗”与“骚动”中的“宁静”─—试析《喧哗与骚动》中迪尔西形象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迪尔西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中的次要人物,但她对展示小说主题,维系小说结构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迪尔西代表着人性美,与南方种植园文明以及资本主义现代金钱文明形成对比,从而寄予了作家的审美理想。同时,迪尔西这一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意识流手法的局限性。
作者
张春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59-62,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宁静
迪尔西
人性美
有机整体
价值体系
审美理想
分类号
I1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1
任文.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46-52.
被引量:8
2
武月明.
天使/妖妇《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读解[J]
.外国文学,2002(1):59-64.
被引量:15
3
(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著,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被引量:1
4
刘洊波.
从“火”、“镜子”和“影子”的重复看《喧哗与骚动》中名词的重复艺术[J]
.外语教学,2009,30(5):86-8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陈茜.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的“火”意象[J]
.北方文学(下),2017,0(4):233-234.
2
吕莹莹.
《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J]
.青年文学家,2009,0(6X):8-9.
1
杨婷.
不朽的人类灵魂——解读《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J]
.海外英语,2011(2X):189-189.
被引量:1
2
高鸿.
《喧哗与骚动》对小说文本发展的诠释[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1-63.
3
郑东艳.
略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艺术[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3):46-48.
被引量:1
4
赵慧婷.
《喧哗与骚动》小说人物漫谈[J]
.青年文学家,2011,0(15):3-3.
5
李晓辉.
二十年代混合艺术的不朽之作——《喧哗与骚动》管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3(2):29-36.
6
康杰,徐子昂,司永超.
人性的光辉——论福克纳笔下的黑人形象迪尔西[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2):21-22.
被引量:2
7
威廉.福克纳,尚希.
喧嚣与愤怒(长篇选译)[J]
.当代外国文学,1982,3(2):5-15.
8
吕莹莹.
《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J]
.青年文学家,2009,0(6X):8-9.
9
闵信洲.
《喧嚣与骚动》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13-114.
被引量:1
10
薛浩.
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J]
.外国文学,1997(6):67-73.
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