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71-75,共5页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82
-
1叶坦.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J].历史研究,1989(4):133-149. 被引量:8
-
2高纪春.关于吕惠卿与王安石关系的几点考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3):43-48. 被引量:3
-
3刘祚昌.论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J].东岳论丛,1986,7(2):9-16. 被引量:6
-
4张希清.论工安石的贡举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4):68-79. 被引量:8
-
5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期间的“顽固派”[J].学术月刊,1986,18(6):59-64. 被引量:3
-
6叶坦.论司马光的理财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5):34-40. 被引量:2
-
7王棣.试论北宋差役的性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1-12. 被引量:7
-
8季平.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7(4):15-27. 被引量:9
-
9叶坦.役法斗争中的司马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7(4):28-34. 被引量:3
-
10胡昭曦.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6(4):30-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蒲圣.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宋党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4):86-93.
-
2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J].河北学刊,2004,24(4):153-158. 被引量:1
-
3王文东.宋朝青苗法与唐宋常平仓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3):29-36. 被引量:3
-
4李华瑞.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J].史学月刊,2010(3):5-27. 被引量:12
-
5黄敏捷.宋代役钱计征方式的演变——兼论朝廷与地方在财政变革中的作用与关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2):97-108. 被引量:1
-
6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兼评雇役法[J].文史哲,2018,0(4):93-109. 被引量:3
-
7张呈忠.变法·更化·变质——试论北宋晚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形成[J].历史教学问题,2019,0(5):49-57. 被引量:5
-
8李华瑞.近二十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重新认识——为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而作[J].史学月刊,2021(11):5-30. 被引量:7
-
9黄敏捷.以免役诱民而取其钱?--宋代保甲乡役的成因与影响再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2022(11):30-38. 被引量:1
-
10金强.北宋中叶变法思潮总体特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87-91.
-
1林涛.文言里的数词称代[J].学术论坛,1986,10(3):32-34.
-
2张西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体系[J].史学月刊,1999(5):118-120. 被引量:1
-
3李戏鱼.礼乐之伦理性与政治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2(2):64-68. 被引量:1
-
4龚道运.文天祥的思想和气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0(2):39-42.
-
5黄宗羲.文质[J].浙江学刊,1985(5):87-88. 被引量:1
-
6潘畅和.“实学”概念的演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3(2):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