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72,共2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30
-
1林澜.论悲剧意识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8(18):27-27. 被引量:1
-
2黄晓丹.浅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14-16. 被引量:1
-
3胡燕春,张鹤,宋立英.论美国汉学界的萧军研究[J].作家,2011(20):21-22. 被引量:2
-
4曾利君.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散文化小说片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94-98. 被引量:6
-
5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J].北方文物,1997(2):85-91. 被引量:6
-
6陈琳.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萧红的《生死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4):64-68. 被引量:9
-
7阎志宏.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J].社会科学辑刊,1991(2):134-138. 被引量:9
-
8片山智行,刘丽华.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J].社会科学战线,1990(2):267-273. 被引量:6
-
9汪晖.预言与危机(上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文学评论,1989(3):17-25. 被引量:81
-
10李福熙.女性的苦难、抗争与悲剧──萧红与玄镇健小说比较[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71-7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刘迎秋,唐长华.萧红《呼兰河传》与道家精神的契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6):58-61. 被引量:1
-
2李自芬.东方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性寓言——试论《小城三月》在萧红创作中的意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1):28-30. 被引量:2
-
3金昌镐.萧红研究在韩国[J].呼兰师专学报,2003,19(4):6-9. 被引量:2
-
4杨四平.中国学家对现代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J].文学评论,2013(4):114-122. 被引量:2
-
5洪雪峰,肖丽华.论萧红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审美取向[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0):16-19.
-
6王晓丽.去悲剧化的《黄金时代》[J].电影评介,2014(20):15-17.
-
7胡玥琳.《祝福》中祥林嫂与《生死场》中王婆形象比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11):34-36.
-
8赵牧,邓奕.被缚的女性?——论萧红《生死场》中的性别启蒙困境[J].南方文坛,2022(3):70-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惠娴.《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意味的解读[J].科教文汇,2008(4):158-159.
-
2王春荣.新世纪十年萧红研究状况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27-34. 被引量:2
-
3刘晓楹.“我”的家为谁向往?——论《小城三月》中“我”的家之深层含义[J].魅力中国,2014(18):115-115.
-
4陈风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英语语境译介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途径探索[J].华文文学,2016,0(4):39-46. 被引量:5
-
5李翼.杜博妮翻译研究:问题与前景[J].外文研究,2019,7(3):66-71.
-
6孙国亮,牛金格.萧红作品德语译介与接受研究[J].南方文坛,2023(3):36-40.
-
7陈妤馨.不同的娜拉——凌叔华和萧红的女性书写比较[J].今古文创,2023(22):47-49.
-
8郑坚.齐物、忘我、贵真的另类审美——论《呼兰河传》对庄子美学的再建构[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10):40-45.
-
1平原.女性之态和人生之梦——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1):127-128.
-
2贺惟.萧红小说的美学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5):74-76.
-
3王晓冬.解析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悲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95-97.
-
4黄怡.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1-53.
-
5于文夫.萧红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意蕴[J].社会科学战线,2008(10):244-247.
-
6秦雨敬.论萧红的生命哲学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318-318.
-
7曾立平.牵手死亡——郑敏诗歌死亡意象解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1):47-48.
-
8黄启祥.萧红小说散文化倾向刍议[J].文学教育,2011(24):22-22.
-
9白念文,徐加新,吕莹莹.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死亡意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117-118.
-
10阮素丹.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悲剧意识[J].南平师专学报,2007,26(3):46-5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