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有无·是非·新旧──创新的逻辑使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逻辑的层面上对创新的使命进行理性剖析,加以动态展现,特别侧重从逻辑的起点──概念上启动创新,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并结合中国文化关于“有无”、“是非”、“新旧”的思想精萃,提出思维“纵向深化”、想象“横向突破”,两者相统一为创新思想的“整体超越”方法,进而提出并论证创新思想环境是人类进步和发展不竭的动力源。
作者
杨建平
机构地区
江南社会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出处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7-49,55,共4页
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创新
思想
环境
有无
是非
新旧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叶秀山.
世间为何会“有”“无”[J]
.中国社会科学,1998(3):64-74.
被引量:9
2
蒲志仲.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价值观的反思与创新[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3):33-37.
被引量:6
3
陈忠.
环境支持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超越[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0):60-61.
被引量:7
4
张世英.
谈惊异(Wonder)─—哲学的开端与目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4):36-41.
被引量:10
5
冯友兰,涂又光.
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J]
.哲学研究,1987(6):39-44.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潘于旭.
“需要”问题与价值论的“难点”[J]
.哲学研究,1993(1):47-53.
被引量:15
2
韩东屏.
论价值定义困境及其出路[J]
.江汉论坛,1994(7):33-37.
被引量:12
3
余谋昌.
生态文化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5(4):1-9.
被引量:23
4
欧阳志远.
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J]
.科技导报,1994,12(9):39-40.
被引量:3
5
任永堂.
文化与生态的哲学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6):43-46.
被引量:6
6
佘正荣.
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8):50-55.
被引量:16
7
屠启宇.论生态意识对国际政治领域的重大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0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5
1
贾海菊.
理性与理想之间——冯友兰哲学精神诠释[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41-43.
被引量:1
2
易晓波.
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观[J]
.贵州社会科学,1998(4):21-24.
3
毛仲全,武建军.
“有”、“无”范畴浅议[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5-37.
被引量:2
4
王振复.
郭店楚简《老子》的美学意义——老子美学再认识[J]
.学术月刊,2001,33(11):51-58.
被引量:1
5
钱冠连.
不当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之二)[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2-6.
被引量:40
6
徐奉臻.
“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及体系的一项探索[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7):65-68.
7
张想竹,吴明书.
现代农药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32-35.
被引量:1
8
刘啸霆,王成兵.
发展问题与哲学姿态[J]
.河北学刊,2005,25(1):75-78.
被引量:3
9
王东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
.教学与研究,2005(2):85-90.
被引量:139
10
郑又成.
论哲学问题教学[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130-135.
被引量:3
1
任锐.
梦想照亮人生[J]
.实践,2014(7):17-17.
2
朱晓丹.
劳动最光荣[J]
.北方经贸,2008(5).
3
杨治.
人性:善焉? 恶焉?——从《人性本恶》看康德的道德观[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5):20-24.
4
任航.
奋发有为的动力源[J]
.成才与就业,2009(3):46-46.
5
魏涛.
上下交贯 内外相合——张载礼学思想体系新论[J]
.船山学刊,2010(3):146-149.
6
李长泰.
论王夫之公正思想的礼用贯通面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5(2):10-15.
7
亓娇.
微博热的哲学解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6):65-68.
8
陈国庆.
对克隆人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25-29.
被引量:2
9
李海燕,郭净.
信用环境建设的途径探讨[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4-6.
被引量:2
10
杨燕.
最近30年中国宗教思想历史发展的研究现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77-8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