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1
-
1万川.流动人口概念之我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3):84-87. 被引量:7
-
2谢永华.打工族子女的家庭教养缺陷及其学校教育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1999(1):57-59. 被引量:11
-
3黄小娜,吴静,彭安娜,李孜,戚小兵,石淑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人群[J].医学与社会,2005,18(2):5-6. 被引量:61
-
4段成荣.要重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J].人口学刊,2001,23(1):54-57. 被引量:16
-
5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被引量:272
-
6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79-81. 被引量:96
-
7王因为.祖辈与照料下一代的误区[A]..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8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1):60-61. 被引量:12
-
9胡奎.北京流动孩子“地下”教育[J].中国新闻周刊,2002,0(11):36-37. 被引量:2
-
10朱德派,张花仙.对农村打工仔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8(4):4-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2
-
1张敏.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7-29. 被引量:1
-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被引量:685
-
3佘凌,罗国芬.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J].青年研究,2005(10):34-40. 被引量:13
-
4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1):44-46. 被引量:25
-
5刘敏,胡韬,周小兰,乔寿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演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2):34-37. 被引量:2
-
6王水珍,刘成斌.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J].青年研究,2007(1):22-30. 被引量:24
-
7佘凌,罗国芬.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22-25. 被引量:15
-
8于珍.从边缘到中心:十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历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8(3):13-15. 被引量:4
-
9王玉花.依恋理论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11-13. 被引量:6
-
10钟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刍探[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8):122-123.
-
1龚菊花.以亲情感召 用爱心呼唤——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6):32-33.
-
2熊昌龙.家长 莫走进留守儿童关爱误区[J].成功,2012(5):260-260.
-
3谢永华.打工族子女的家庭教养缺陷及其学校教育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1999(1):57-59. 被引量:11
-
4徐为明.爱,让孩子不再孤单——浅谈班主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转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2(18):123-123. 被引量:1
-
5季兆富.不妨来一个下乡书展[J].乡镇论坛,1995(4):21-21.
-
6沈育国.隔代教育的弊处和策略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2010(1):97-97.
-
7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5X):18-20. 被引量:30
-
8高帆.农村“隔代教育”的现实之忧[J].农家参谋,2006,0(2):6-6. 被引量:1
-
9聂丹.如何给琴童当陪练[J].小演奏家,2010(4):38-39.
-
10杨振杰,吴理财.关注农村“留守孩子”[J].红旗文稿,2005(1):27-2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