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文件”引领9亿农民增收——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0
-
1林振平.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0):63-65. 被引量:4
-
2艾云航.发展产业化经营 增加农民收入[J].上海农村经济,2004(10):18-22. 被引量:1
-
3张红宇.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思路和政府行为[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2):13-17. 被引量:25
-
4罗宏斌,何平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税收因素分析及税收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6(3):28-31. 被引量:12
-
5安体富,王海勇.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4):20-26. 被引量:30
-
6贺爱琳.2004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后的冷思考[J/OL].中国农村研究网.www.ccrs.org.cn,2005-02-02:. 被引量:1
-
7周诚.对于农民收入低、提高慢问题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2003—11—13. 被引量:1
-
8贺爱琳.农民收入缓慢增长根源剖析[J/OL].中国农村研究网.www.ccrs.org.cn,2004-06-28:. 被引量:1
-
9高振碧.城市化: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J/OL].北京农业信息网.www.agri.ac.cn,2002-02-14:. 被引量:1
-
10喻平.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52-55.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李德元.论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纵横,2006(5):4-6. 被引量:3
-
2蔡国梁,涂文桃,廖为鲲.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口的变化机制探索[J].统计与决策,2006,22(24):48-50. 被引量:1
-
3赵金龙,刘秀娟,郭东林.河北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96-597. 被引量:3
-
4王绍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基础[J].中国农机化,2007(2):34-36. 被引量:1
-
5李秉强.我国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5-8. 被引量:7
-
6王绍凤,赵国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J].中国农机化,2007(3):101-103. 被引量:1
-
7王敏婕,罗守贵.我国城镇居民财富集中度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7-9. 被引量:1
-
8陶爱祥.农民收入增长模型的构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18(2):16-22. 被引量:1
-
9何婷.试论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以我国农民收入现状为视角[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7):18-19.
-
10张艳芳,史亚军,黄映晖.北京市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计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37-241. 被引量:8
-
1苏相锟.农村市场为何扩张乏力[J].新长征,2001,0(4):31-31.
-
2唐永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研究[J].新思路,2003(1):8-10.
-
3唐永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几项措施[J].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2(4):26-28.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J].贵州农机化,2004,0(1):3-8. 被引量:1
-
5聚焦中央1号文件[J].工商行政管理,2004,0(5):55-55.
-
6潘全金.当前劳务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2007(11):56-56.
-
7戴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措施[J].重庆经济,2007(10):15-16.
-
8刘晓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及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1):10-11.
-
9吾谷.谁来种地有答案[J].农产品市场,2014(6):52-52.
-
10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大新亮点[J].共产党人,2014(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