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解读华人语言的文化魅力——读《方言与中国文化》有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汉语,随着国势走强,将渐渐地影响到世界的思想模式,人们看待中国以及观察世界时,将会特别留意中国人是如何思想的,以及他们将会说什么。汉语,因为近万年的积淀,美妙奇绝得无法想象。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庞杂纷繁,西方人对汉语一度存有偏见:比如,汉语处处隐含典故,满溢着久远的文化背景,被某位西方人说成是:"语义无序,莫名其妙,陈词滥调,引经据典又不注明出处",大概是他遇到了国人常挂在嘴边的成语了,足以让人笑弯了腰。源远流长的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通过汉语,表现出了以小见大,统观入微,均衡观念,空间思辨,迂回曲折,以像见意的高深印象。然而,汉语的研究,几千年来,遵循着先人的成规,对门外人群缺乏亲和力。到了1985年,游汝杰在上海伙同周振鹏倾力推出了一门新学问:"文化语言学",动静不小,跟风甚劲。深不可测的国学大院似乎加设了一个新讲坛。是非曲直,只有用时间来评判。但是游汝杰先生他俩的确用《方言与中国文化》这样一只自助万花筒,装进色彩斑斓的汉语碎片,为我们幻化出了一个洞烛幽微、精妙奇绝的汉语文化时空隧道。让我们惊叹其间、惊呼其间。原来汉语的内部竟然如此波澜壮阔。表面规整繁复的笔画,那都是古代先贤智慧神笔的划痕。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寓含着洞悉寰宇的哲学思辨。
作者 韩金彪
出处 《全国新书目》 2006年第23期5-5,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