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降低煤灰熔融性的试验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向煤中添加碳酸钙,降低煤灰熔融性,以拓宽高灰熔融性煤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作者
冷春玲
王霞
机构地区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配煤中心
出处
《煤质技术》
2007年第S1期43-43,共1页
Coal Quality Technology
关键词
煤灰熔融性
软化温度(ST)
碳酸钙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1
刘新兵,陈茺.
煤灰熔融性的研究[J]
.煤化工,1995,23(2):48-52.
被引量:32
2
孙群,薛永强.
添加助熔剂降低淮南煤灰熔融性机理初探[J]
.煤质技术,2006,21(1):19-20.
被引量:6
3
李咏霞.
X-射线荧光经验系数法测定神东煤灰成分[J]
.煤质技术,2006,21(3):36-38.
被引量:11
4
刘玲.
浅析煤灰熔融性测定的影响因素[J]
.煤质技术,2006,21(3):39-41.
被引量:4
5
LI Han-xu,Yoshihiko Ninomiya,DONG Zhong-bing,ZHANG Ming-xu.
The Mineral Transformation of Huainan Coal Ashes in Reducing Atmosphere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6,16(2):162-166.
被引量:9
6
李宏图.
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定值不确定度评定[J]
.煤质技术,2006,21(5):37-39.
被引量:4
7
刘智,郭敏,倪通文.
氧等离子体低温灰化法测定生物样品灰分中易挥发元素[J]
.分析测试通报,1990,9(1):48-51.
被引量:6
8
王泉清,曾蒲君.
煤灰熔融性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
.煤炭转化,1997,20(2):32-37.
被引量:64
9
LI Han-xu,QIU Xiao-sheng,TANG Yong-xin.
Ash melting behavior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8,18(2):245-249.
被引量:15
10
魏雅娟,李寒旭.
高温弱还原性气氛下MgO的助熔机理[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74-7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陈亚飞,王东升,高俊.
添加氧化钙降低灰熔融性温度的试验研究[J]
.煤质技术,2008,23(5):6-8.
被引量:3
2
刘硕,刘霞,任晴.
添加剂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J]
.煤炭与化工,2019,42(9):126-1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景.
添加助熔剂降低大同石炭纪煤的高灰熔融性研究[J]
.煤质技术,2019,34(4):52-55.
被引量:5
2
关江哲,朱桂花,吕硕,康亚明,赵妤.
氧化钙对金属/粉煤灰基高温定形复合相变材料蓄热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2020,39(9):3008-3013.
被引量:8
3
陈江明,王学云,张波涛.
固定床液态熔渣气化炉渣池液位控制方法探究[J]
.煤质技术,2023,38(5):43-50.
4
朱金刚.
三塘湖煤田煤灰熔融性温度预测模型研究[J]
.煤质技术,2024,39(1):74-78.
1
张彩荣,张科选,史小满,武彩英.
东胜、神府和大同煤的热解试验探讨[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6(4):40-42.
被引量:3
2
杜平.
捣固炼焦试验探讨[J]
.本钢技术,2011(6):36-37.
3
张科选,王永振,张祥华.
低变质烟煤热解试验探讨[J]
.陕西煤炭技术,1997(4):56-60.
4
张彩荣,武彩英.
烟煤挥发分释出规律的探讨[J]
.燃料流通科技,1995(3):4-6.
被引量:1
5
段云龙.
制样设备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探讨[J]
.煤质技术,2011(C00):39-44.
被引量:2
6
肖凤香,白子平,贠开军,王惠.
影响焦炭热强度波动因素分析[J]
.燃料与化工,2014,45(3):27-28.
被引量:2
7
刘随芹,刘淑云,王德永,陈亚飞.
提高燃煤固硫效果的技术途径分析[J]
.洁净煤技术,2000,6(3):21-24.
被引量:1
8
陈健,刘鹏,李兴龙,卢静.
焦炭配肥煤的试验探讨[J]
.重钢技术,2014,57(3):11-16.
9
戴财胜,李方文.
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砷析出特性研究[J]
.煤炭学报,2005,30(1):109-112.
被引量:7
10
李智.
利用电厂粉煤灰再生劣化抗燃油的试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1,16(5):497-498.
被引量:2
煤质技术
2007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