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与许多免疫炎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近年研究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
陆立
周燕
王焕明
机构地区
解放军第
出处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炎症性肠病
病理学
溃疡性结肠炎
分类号
R574.620.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
1
Makoto Suematsu,Yusuke Kumamoto,Tsuyoshi Sano,Yoshiyuki Wakabayashi,Yuzuru Ishimura. Superoxide, NO and CO in liver microcirculation: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 1996,Journal of Hepato - Biliary - Pancreatic Surgery(2):154~1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5
1
黄俊,罗和生,李颖.
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中NO、MDA、SOD的变化[J]
.微创医学,2001(6):757-759.
被引量:11
2
Renée M Marchioni,Gary R Lichtenstei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hibitor therapy and fetal risk: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19(17):2591-2602.
被引量:11
3
李薇.
白头翁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探讨[J]
.甘肃中医,2004,17(6):38-39.
被引量:32
4
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690-2693.
被引量:47
5
梁雄均,马泽粦,曾雅静.
白介素4和17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右江医学,2005,33(1):6-8.
被引量:13
6
刘井波,彭双清.
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线粒体损伤[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67-170.
被引量:29
7
宋瑛,吴开春,张沥,郝志明,李红涛,张玲霞,乔泰东,李彩宁,樊代明.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4):202-206.
被引量:11
8
卢艺涛,高静,姚桂琴.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35-736.
被引量:54
9
常玉英,欧阳钦.
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4):239-242.
被引量:4
10
锁堂,吴焕淦,施达仁.
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4):405-411.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0
1
李薇.
白头翁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探讨[J]
.甘肃中医,2004,17(6):38-39.
被引量:32
2
温志新,王辉,陈海龙,范琦,李文利.
大鼠肠巨噬细胞肠上皮细胞分泌TNFa的规律及药物作用的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990-991.
3
胡鸿毅,马贵同,朱凌云,唐志鹏,龚雨萍,陆雄,戴薇薇.
三七、青黛等对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5):44-48.
被引量:23
4
梁广和,李晓军.
半夏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28-3029.
被引量:9
5
薛梅,高晓黎,斯拉甫,尚靖.
溃疡性结肠炎监测指标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8,4(1):85-88.
被引量:1
6
刘克勤,李占林,高永荣.
肠溃灵口服液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探讨[J]
.河北医药,2010,32(21):3047-3048.
被引量:3
7
弓艳霞,唐艳萍.
肿瘤坏死因子与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4(7):130-133.
8
罗燕军,于皆平.
炎性肠病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6):698-701.
被引量:11
9
沈洪,朱萱萱,刘万里,施荣山,邱召娟,赵春,杨学文.
调理脾肺法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的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2,23(12):53-54.
被引量:21
10
王辉,陈海龙,范琦,李文利.
大鼠肠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规律及复方大承气汤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1):6-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罗瑞娟,柳越冬,潘海鸥,陶弘武,王磊.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58-61.
被引量:10
2
王强,马锋振.
ICAM-1在炎性肠病炎症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J]
.哈尔滨医药,2004,24(6):64-66.
被引量:1
3
姜忠信,刘成玉,何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5):692-694.
被引量:8
4
都乐亦.
温清并用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2005,26(5):16-17.
被引量:1
5
马锋振,马洪升.
炎症性肠病炎症过程中ICAM-1的表达及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8):1014-1016.
被引量:6
6
陈一斌,吴耀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5,18(7):76-78.
被引量:1
7
马锋振,马洪升.
炎性肠病炎症过程中ICAM-1的表达及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4):419-421.
被引量:3
8
何敏,何泽民.
近10年《伤寒论》实验研究述评[J]
.国医论坛,2005,20(5):47-48.
被引量:1
9
林才志,白德臣,李桂贤.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近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5):72-73.
10
张吕泉.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J]
.河北中医,2005,27(10):769-769.
被引量:2
1
刘术臻,郭绪晓,游力.
冠心病与瘦素、Hs-CRP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304-306.
被引量:9
2
徐姝琪,钟捷.
英夫利昔在克罗恩病维持缓解中的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4):346-348.
被引量:1
3
温鸿雁,李小峰,李军霞,高惠英,王彩虹,张改连.
类风湿关节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0,30(4):314-314.
被引量:4
4
杨晓强,陈学清.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策略[J]
.医学综述,2014,20(8):1351-1354.
被引量:1
5
王延辉.
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异常机制及免疫指标[J]
.吉林医学,2009,30(10):870-871.
被引量:3
6
江学良,樊华.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炎性肠病的研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9(2):16-20.
被引量:2
7
秦锡虎.
TNF─α与肝细胞损伤[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6,16(4):289-290.
8
张皖东,曹云祥,葛瑶,万磊,刘健,黄传兵,汪元,谌曦,王桂珍,范海霞.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384-1387.
被引量:24
9
刘芳.
中药熏洗治疗与护理类风湿关节炎[J]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49-50.
被引量:3
10
顾蔚,徐开林,林传明,张育,孙梅,何斌,王方方,裴孝平,陈沛帅,谢晓燕,沈连军,顾键.
UC-MSC联合利妥昔单抗及甲强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影响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14,20(3):121-125.
被引量:8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