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认同焦虑中的断零体验——解读《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现代性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自1940年代问世以来就未能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近年来对该部作品的解析也停留在古典韵味、主题评价、续篇的研究、时代背景辨析等方面。文章通过解读作品中古典性体验与现代性体验交织中的认同焦虑、巨大情感波澜引发的断零体验、人物的生命躁动与精神忧郁,试图发现茅盾在把握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初始阶段青年群体的生命状态时,拥有的现代性思维与清醒的文化选择。
作者 熊杰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茅盾.回忆录.桂林春秋.新文学史料,1985,(4):14-14. 被引量:1
  • 2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1.
  • 3茅盾.写在《蚀》的新版后面[A].茅盾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被引量:1
  • 4王晓明.茅盾: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M].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 被引量:1
  • 5茅盾.读倪焕之[A].茅盾文集(第5卷)[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130. 被引量:1
  • 6王一川著..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清末民初文化转型与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5.
  • 7何希凡.《霜叶红似二月花》与茅盾的矛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180-18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