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自1940年代问世以来就未能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近年来对该部作品的解析也停留在古典韵味、主题评价、续篇的研究、时代背景辨析等方面。文章通过解读作品中古典性体验与现代性体验交织中的认同焦虑、巨大情感波澜引发的断零体验、人物的生命躁动与精神忧郁,试图发现茅盾在把握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初始阶段青年群体的生命状态时,拥有的现代性思维与清醒的文化选择。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