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违背。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理论,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
王雷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协整理论
格兰杰因果检验
分类号
F120.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李子奈,潘文卿编著..计量经济学 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9.
同被引文献
25
1
李刚.
吉林省就业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行政与法,2008(10):33-35.
被引量:1
2
孙金秀.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72-74.
被引量:4
3
李晓嘉,刘鹏.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5):25-28.
被引量:28
4
梁湄.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45-48.
被引量:1
5
冯飞鹏.
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对建国以来(1952~2004)中国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1):8-12.
被引量:5
6
张惠,杨爱年.
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33-36.
被引量:9
7
陈桢.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家,2008(2):90-95.
被引量:67
8
张华初.
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49.
被引量:11
9
陆燕春,杨喜孙.
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海南金融,2008(5):48-52.
被引量:4
10
肖圣鹏,王爱荣.
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山东经济,2008,24(2):71-7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潘之津,董岩,刘宗曦.
辽宁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9-100.
被引量:1
2
李静.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91-95.
被引量:3
3
李新花.
基于经济增长的劳动就业问题探究[J]
.时代金融,2011(8X):171-171.
4
李宽.
影响上海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研究[J]
.品牌(理论月刊),2015(8):297-2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班晓娜.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以辽宁为例分析[J]
.党政干部学刊,2012(4):74-76.
被引量:1
2
熊军红.
河南省就业结构演变及成因分析[J]
.企业导报,2014(17):9-11.
3
韩轶灵.
高校与中小企业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法[J]
.市场论坛,2016(4):9-13.
被引量:2
4
刘佳琦,袁笛,胡柳平,欧祖军.
基于VAR模型的湖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89-93.
被引量:3
5
张侠,孙道助,朱安琴.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4):86-91.
被引量:3
1
司颖华.
低碳经济下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3):79-82.
2
李小棒,白红媛.
索洛增长模型综述及几点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8(17):393-394.
被引量:1
3
蔡万焕,何干强.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索洛增长模型的比较[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4):10-14.
4
刘大海,李朗,刘洋,刘其舒.
我国“十五”期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4):12-15.
被引量:19
5
付博君,杨新吉勒图.
基于索洛模型的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作用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8):65-69.
被引量:5
6
胡蕴真.
从要素边际产出弹性差异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索洛增长模型框架下的量化研究[J]
.商业时代,2011(22):72-73.
被引量:1
7
方福康.
经济复杂性及一些相关的问题[J]
.科技导报,2004,22(8):7-11.
被引量:6
8
陈宗胜,黎德福.
中国经济在改革发展中呈现效率驱动型特征——二论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理论解释[J]
.中国经济评论(1536-9056),2008,8(12):1-15.
被引量:7
9
纪明.
需求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实证[J]
.经济科学,2010(6):18-29.
被引量:15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