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同情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们愿意把“同情”看成是人的天赋、本性。孟子曾谈人之四端四体,将不忍之心(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同情,也即恻隐之心等)放在首位,称其为天生普遍之,隋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缺此四心,皆“非人也”。确实,我们不希望自己在对待他人命运时表现得毫无反应,也害怕人们在面对别人不幸遭遇时无动于衷。在这一点上,如果自己表现得跟别人不一样,或者看到别人表现得跟自己不一样,都多少会感到不安,有时候甚至会愤怒。
作者 胡传吉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霍韬晦编选/导读,唐君毅.人生三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 2鲁迅著..祝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19.
  • 3余华著..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07.
  • 4(德)叔本华著,杨涛译..风景中的人类[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4:207.
  • 5莫言著..檀香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518.
  • 6(英)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M],2001.
  • 7[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蒋自强等.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