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 症状 主要危害桃的果实,其次是花、叶和新梢。果实受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几天内即可扩至全果,果肉随之变褐软腐,此后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病果腐烂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花器受害常自雄蕊或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斑点,后延至全花,随即变褐枯萎腐烂。
作者
刘希秀
机构地区
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林业站
出处
《河北果树》
2009年第2期44-45,共2页
Hebei Fruits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褐腐病
桃
病斑
褐色
果实
腐烂
新梢
分类号
S436.6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1
黎军英.
拮抗细菌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破坏[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3):63-64.
被引量:7
2
冯晓元,孔苗,李文生,姜微波.
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菌抑制作用增效组合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92-294.
被引量:21
3
杨海清,刘正坪,刘素花,王海霞.
桃褐腐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4):29-32.
被引量:7
4
李红叶,黎军英,曹若彬.
脱乙酰壳多糖对桃软腐、褐腐病菌的抑制和采后软腐病的防治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2):87-92.
被引量:38
5
黎军英,李红叶.
壳聚糖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J]
.电子显微学报,2002,21(2):138-140.
被引量:40
6
李美霞,冯晓元,邓西民,李文生.
植物提取物对桃采后褐腐病(Monilinia.fracticola)的防治研究[J]
.保鲜与加工,2004,4(3):27-2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王向阳,段劲生,刘伟,张长信.
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81-1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靖凌,韩丙军,汤建彪,王素茹,李建国.
不同套袋方式下戊唑醇在香蕉上的最终残留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4):734-737.
被引量:5
2
林靖凌,韩丙军,张月.
香蕉和土壤中戊唑醇和咪鲜胺的HPLC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2909-2910.
被引量:4
1
李玉明,董人珲.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15-115.
被引量:3
2
林永安,曾志芳,黄惠儿.
桃褐腐病及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J]
.闽东农业科技,2003(4):14-16.
3
王菲,张婉爽,李红伟.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5):58-59.
被引量:3
4
雷建新,牛森.
洋县桃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
.植物医生,2015,28(4):10-10.
被引量:1
5
于丹.
好力克、安泰生混配防治桃褐腐病[J]
.农药市场信息,2009(10):37-37.
6
姜磊,李树卿,杨金库,安建强.
萄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3(4):21-21.
7
郭景芬.
葡萄白腐病、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北京农业,2001(6):23-23.
8
陈修会,冷鹏,崔夫余,王加刚,陈振峰.
好力克、安泰生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
.果农之友,2007(11):5-5.
9
周彩云.
杏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
.乡村科技,2012,3(5):22-22.
10
温有学,郑兰芬,刘敏.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吉林农业,2002(9):19-19.
河北果树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