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石门十三品”说略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书法史上的“石门十三品”指位于陕西汉中古褒斜道上的石门摩崖石刻。褒斜道是古代连接秦、蜀两地的交通要道,全长248公里。其开凿历史当追溯至商代晚期,至南宋仍凿修不辍,一直延续至清。它以栈道(包括木栈和石栈)为主,间以隧道相通。石门即是褒斜道上的一段南北向隧道,位于汉中市褒河镇北边3公里处的七盘山下,南北长14米,
作者
谢芳琳
机构地区
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成都)
出处
《文史杂志》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石门
褒斜道
摩崖石刻
交通要道
书法史
汉中市
隧道
西汉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王文奇.
古褒斜路及其栈道、石门、十三品[J]
.文史知识,1995(9):114-118.
被引量:2
2
薛凤飞著..褒谷摩崖校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59.
3
徐利明著..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525.
共引文献
1
1
袁栋洋,赵金华.
汉中石门文化价值论[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97-101.
同被引文献
24
1
王刚.
《石门颂》线条探究与转化[J]
.书法赏评,2021(1):2-6.
被引量:1
2
张捷.
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J]
.人文地理,1997,12(3):24-28.
被引量:76
3
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2006,21(9):19-24.
被引量:207
4
唐文跃,张捷,罗浩,杨效忠,李东和.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2007,62(6):599-608.
被引量:146
5
吴慧平.
书法地理学的新进展[J]
.美术学报,2007(4):68-73.
被引量:4
6
张中华,张沛,王兴中.
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09,29(1):141-146.
被引量:60
7
吉武昌,贺婷.
《石门颂》:野性、放胆、自由[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36-39.
被引量:1
8
钟林元.
《石门颂》、《杨淮表纪》主要人物考[J]
.文博,1995(2):15-17.
被引量:2
9
张仁镜.
试论石门摩崖研究的历史意义[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95-102.
被引量:2
10
吴慧平.
地理环境与书法风格[J]
.美术学报,2009(2):73-7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肖潇,张捷,孙上茜,朱建华.
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地方感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为例[J]
.人文地理,2012,27(6):130-136.
被引量:21
2
唐林.
汉中《石门颂》:东汉四川人的书法杰作[J]
.文史杂志,2020(3):91-95.
3
彭秀.
石质对《石门颂》风格特征的影响[J]
.大观(论坛),2023(1):9-11.
4
肖巧慧.
石门文化内涵之忧患意识[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37-3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唐文跃.
桂林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符号效应分析[J]
.旅游科学,2014,28(1):76-84.
被引量:13
2
徐红罡,任燕.
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
.旅游学刊,2015,30(1):102-111.
被引量:97
3
徐茗,卢松.
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及展望[J]
.人文地理,2015,30(1):21-25.
被引量:48
4
熊剑平,余意峰,龚晶,徐曼玉.
目的地熟悉度对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经济地理,2015,35(11):205-210.
被引量:15
5
颜丙金,张捷,李莉,卢韶婧,郭永锐,万基财,朱建华,肖潇,唐弘久,孙上茜.
元朝及以前书法景观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基于《寰宇访碑录》及其补作数据库[J]
.地理研究,2017,36(5):985-1000.
被引量:6
6
刘慧员,毕安平.
度假区居民地方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福州鼓岭宜夏村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9):85-89.
被引量:1
7
乔磊.
新时期书法现象研究[J]
.艺术科技,2017,30(10):201-201.
8
张蔼恒,孙九霞.
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地方主体的空间实践[J]
.人文地理,2019,34(4):13-19.
被引量:16
9
乌铁红,李猛,郝孝园.
地方感视角下民族旅游城市的旅游要素感知分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32-39.
被引量:3
10
王泓砚,谢彦君,王俊亮.
游客地方感认知图式的表征与结构[J]
.旅游学刊,2019,34(10):32-46.
被引量:17
1
余超.
三海的千年沧桑[J]
.文史知识,2007(8):61-64.
2
我国省名的由来[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4):7-7.
3
王继棠.
广州城西方便医院话旧[J]
.羊城今古,2002(4):49-51.
4
张一鸿.
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与保护[J]
.世界文化,2007(7):48-48.
被引量:3
5
刘潇.
蒙蒙烟雨罩花海[J]
.农产品市场,2012(13):6-6.
6
邵如林,邸明明.
张骞其人[J]
.丝绸之路,2006(8):49-54.
7
张权武.
明代内地同藏区的茶马贸易[J]
.西藏研究,1985(4):83-89.
被引量:6
8
武旭峰.
南粤名山——西樵[J]
.人与自然,2005(7):96-99.
9
武旭峰.
南粤名山——西樵[J]
.湖南林业,2005(12):26-27.
10
钟育强.
浅谈班固的史学思想、史学地位和影响[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1):54-55.
被引量:1
文史杂志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