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理论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成分。所以,文学理论理应将自身也纳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来,由此形成文学理论的反思性、现代性特征。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一直致力于建构自己的现代性文论体系,但是却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文学活动之外,进而也排除在了文学理论的研究之外,从而使文学理论体系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作者
杜吉刚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45,共5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反思因素
现代性
艾布拉姆斯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声文.文学理论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2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9
3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2
4
[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4
5
周宪著..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38.
6
[美]乔纳森·卡勒 李平译.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21
7
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99.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李春青..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反思[M],2006.
共引文献
32
1
余晓明.
论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44-50.
被引量:6
2
刘俐俐.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9-26.
被引量:3
3
董学文,凌玉建.
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2006(2):173-178.
被引量:8
4
王淑芹.
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J]
.社会科学家,2006,21(3):29-31.
被引量:1
5
徐勇.
批判的复兴与文化研究的辩证法[J]
.北方论丛,2006(5):61-64.
6
赵佩玲.
巧用“模糊语言” 强化人文意蕴——浅谈“模糊语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1):47-48.
被引量:1
7
陈周旺.
从启蒙到革命:中国浪漫主义的嬗变[J]
.文史哲,2007(6):81-86.
被引量:5
8
丁云亮.
作为社会修辞的中国当代文论[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12-16.
9
杨莉.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77-80.
被引量:2
10
王怡周,刘大年.
“空白”的反映 诗意的震撼——“空白”理论视角下的《三轮车夫》[J]
.中州大学学报,2010,27(5):55-57.
1
杜吉刚,余艳.
也谈文学概论的重写问题[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4.
2
吴建民,夏新秀.
《文心雕龙》“物”范畴的多层次内涵[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52-55.
3
吴建民,徐梅.
玄学论辩对魏晋南北朝文论建构之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5):129-132.
4
康林.
本文结构批评的“拿来”与发展[J]
.文学评论,1987(5):159-162.
被引量:3
5
陈国华.
西部视野中的文论建构与批评视角——评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之二)[J]
.广西社会科学,2003(10):125-127.
6
李长中.
现代性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94-101.
被引量:2
7
侯敏.
论老舍对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创构[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4.
被引量:1
8
高楠.
“西论中化”:文论建构的主体性[J]
.文艺争鸣,2010(3):38-43.
9
秦闻.
后结构主义的“出位”与文论建构[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7):49-53.
10
王建美,杜吉刚.
试析梁实秋文论思想的反现代性品质[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7):27-32.
社会科学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