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小卫星技术水平和发展我国小卫星应用的对策
被引量:3
Contemporary Smallsat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al Stradegies of China’s Smallsat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9,13,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同被引文献9
1 梅启智 廖炯生 等.系统可靠性工程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31
2 Deckett M. Spares for large constellations of small satellites[R]. AIA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s Conference and Exhibit,1992.1 377-1 379. 被引量:1
3 闵桂荣等.赴英、意小卫星技术考察总结报告[J].航天技术通讯,2000,(1). 被引量:1
4 肖敏.产学研"链接"小卫星.科技日报,2000-7-15. 被引量:1
5 黄志澄.现代小卫星与卫星小型化[J] .科技导报,1998,16(2):10-13. 被引量:3
6 王明远.展望小卫星的发展及其启迪[J] .空间电子技术,1998(3):38-42. 被引量:1
7 唐留根.现代小卫星发展概述[J] .上海航天,1999,16(6):47-48. 被引量:1
8 林来兴.绕飞轨道(绕飞角>360°)动力学和控制策略——微小卫星一种新的应用概念[J] .宇航学报,2000,21(4):100-106. 被引量:13
9 贝超,闻新,杨嘉伟.微纳卫星星座建立与维护策略[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23(12):68-7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7
1 周荫清,徐华平,陈杰.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J] .电子学报,2003,31(z1):1939-1944. 被引量:26
2 易峰,苟先太,龙刚,吴潜,金炜东.满足网络测控的小卫星星座组网与路由方法研究[J] .航天标准化,2010(2):36-43.
3 蔚保国 ,姚奇松 .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多星测控系统[J]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23(3):55-59. 被引量:4
4 黄卫东,张育林.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的空间编队构形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2005,20(2):207-211. 被引量:4
5 郑汝花,汪勃,董光亮.星座通信系统测控模式探讨[J]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2):17-21.
6 林来兴.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兼谈卫星设计思想演变[J] .航天器工程,2006,15(3):14-18. 被引量:12
7 刘根友,郝晓光,陈晓峰,孙保琪,彭碧波,周旭华,柳林涛,胡小刚.对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向北扩展星座方案的探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5):115-118. 被引量:28
8 李秉常,罗续成.近地小卫星星座测控系统[J] .遥测遥控,2001,22(6):1-8.
9 王辉,顾学迈.编队卫星防碰撞规避路径规划方法与控制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9,29(5):67-74. 被引量:7
10 俞杭华,何赟晟,周世宏.导航星座的覆盖特性和定位精度因子分析[J]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6):30-34. 被引量:2
1 林来兴.现代小卫星最突出的成就[J] .太空探索,2012(5):28-29. 被引量:2
2 原野.我国小卫星应用的需求分析[J] .中国航天,1997(5):16-17. 被引量:3
3 闻新,沈毅,马文弟.国外小卫星编队飞行试验面面观[J] .中国航天,2005(5):19-22.
4 何正华.小卫星技术及其应用[J] .上海航天,1995,12(5):44-50.
5 林来兴,张小琳.现代小卫星与大众化空间时代[J] .航天器工程,2015,24(3):75-84. 被引量:8
6 张召才,朱鲁青.2014年国外小卫星回顾[J] .国际太空,2015(2):63-70. 被引量:5
7 闻新,马文弟,周露.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模式分析及展望[J] .中国航天,2005(8):40-43. 被引量:7
8 易林,林来兴.小卫星的创举——“立方体”纳星[J] .太空探索,2012(5):30-31.
9 林来兴.分布式空间系统——小卫星内藏大乾坤[J] .太空探索,2012(5):32-33. 被引量:1
10 林来兴.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兼谈卫星设计思想演变[J] .航天器工程,2006,15(3):14-18.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