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文章以实践为背景,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
周桂瑾
机构地区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出处
《机械职业教育》
2009年第2期5-7,共3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Mechanical Industry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F407.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5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马广,李鸿雁.
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
.职教论坛,2007,23(11S):54-56.
被引量:10
2
何红华,何云剑.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7(27):47-49.
被引量:28
3
朱晟利.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3S):28-29.
被引量:135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张莉娜,于德弘.
德国"灰领"人才培养模式[J]
.职教论坛,2005,21(01S):60-61.
被引量:43
2
刘俊心.
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5(36):12-14.
被引量:19
3
夏晓峰,刘世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7):43-44.
被引量:71
4
冯伟国,徐静镠,姜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6(23):30-31.
被引量:61
5
陈解放.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被引量:181
6
曹晔,邵建强.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
.职教论坛,2006,22(09S):4-8.
被引量:67
7
明立军.
探索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
.辽宁高职学报,2006,8(5):9-10.
被引量:15
8
天津:工学结合培养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EB/OL].http://edu.people.com.cn/GB/8216/51996/51999/3630062.html.2005-08-19.
被引量:1
9
上海:工学结合与职业教育模式转型[EB/OL].http://edu.people.com.cn/GB/8216/51996/51999/3630002.html,2005-08-1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65
1
王英,杨鑫.
基于HSM理论的数智时代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山西档案,2023(1):69-77.
被引量:3
2
刘志宇.
校企协同育人视阈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平台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5):127-128.
3
唐红迎,张莲,蒋文君,宋继科,毕宏生.
眼视光学专业'医教研防'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9):902-906.
被引量:7
4
周晓舟,覃国森,何荫飞,邓征宇,陈正秋,韦波,胡传水.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探析[J]
.文教资料,2007(33):161-163.
被引量:2
5
赵克勤,谭平.
高职生物化工专业在工学结合中的调查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125-126.
6
董健康.
工程教育背景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4):29-32.
被引量:9
7
杨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77-80.
被引量:11
8
周卫华.
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三峡大学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1):269-271.
被引量:6
9
郑坚,杨万清,李芳媛.
民办本科院校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9,6(2):1-3.
10
卢洪胜.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
.成功,2010(10):242-244.
同被引文献
47
1
张涉.
对高职院校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S1):72-74.
被引量:2
2
龙春江.
工学结合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31-33.
被引量:13
3
王伟.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2):102-104.
被引量:9
4
阿英嘎,王晓燕.
高校体育课设置小型化课程的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04,25(5):73-75.
被引量:5
5
李舒燕,武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1-3.
被引量:6
6
尤佳春.
高职教育“学生评教”的实施及探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3):76-78.
被引量:5
7
http://www.hzl21.gov.cn.湖州气象网.
被引量:1
8
江苏教育.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EB/OL],2014-11-10.http://www.wtoutiao.com/a/679567.html.
被引量:1
9
莫勇明.
“工学结合”模式下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J]
.教育与职业,2008(5):50-51.
被引量:20
10
杨万波.
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思考[J]
.内江科技,2008,29(3):149-14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5
1
王伟.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5):117-119.
被引量:4
2
余代洪.
从高考考生的流失反思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185-186.
被引量:1
3
谢征,莫连光.
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学生培养新模式探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
.民营科技,2010(1):58-58.
4
杨连福.
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21-24.
被引量:7
5
姚应祥.
“多雨天气+工学交替”对体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分析——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8):20-21.
被引量:3
6
叶娌燕.
回归生活世界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47-48.
被引量:3
7
王伟.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探索[J]
.延边党校学报,2011,26(1):105-107.
被引量:4
8
杨连福.
上海通用汽车ASEP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消费电子,2012(07X):220-220.
9
高莉.
中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J]
.商情,2012(42):110-110.
10
王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黄春峰.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4):66-67.
被引量:1
2
王华,魏国印.
中环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7-2011年招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6):81-83.
被引量:1
3
马小卫.
大学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175-175.
被引量:2
4
吴国梁,李娜.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16):6-7.
被引量:7
5
黄启红.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
.广西教育,2012(47):37-38.
被引量:4
6
高原平.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3(13):217-217.
7
熊灿斌.
深化教学改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
.魅力中国,2013(16):186-186.
8
梅敬.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人文教育模式探讨[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4):71-72.
9
郑玉书,李天贺.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100-104.
被引量:1
10
胡伟娟.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
.学周刊(上旬),2015(8):4-5.
被引量:5
1
王跃,陈向平,李虹.
高等职业教育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
.机械职业教育,2008(9):8-9.
2
朱丽佳.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10.
被引量:1
3
阎兵,王仲民,尚玄,吴炳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及对策[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12-114.
被引量:2
4
王仲英.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16):30-32.
被引量:14
5
岂爱妮.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考核模式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08(12):17-18.
被引量:5
6
代林.
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机械职业教育,2009(2):18-19.
7
崔秀敏,黄子辉,李显宁.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3):86-87.
被引量:20
8
王京,王霆,李金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X):104-106.
9
夏连学,张慧颖.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内涵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8):15-16.
被引量:17
10
李俊华.
高职机械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信息,2013(21):255-255.
机械职业教育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