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校企联姻模式的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组建的“南极星公司”为例,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和基于该模式的工学结合机制的探索、实践和主要成效进行了介绍,是一个典型的校企合作案例。
作者
张凯
机构地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37,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校企组合
工学结合
生产性实训基地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59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向才毅.
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职教论坛,2006,22(09S):10-13.
被引量:34
2
曹晔,邵建强.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
.职教论坛,2006,22(09S):4-8.
被引量:67
3
李栋学.
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9):15-17.
被引量:47
4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44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杨东占.
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1993(4):59-65.
被引量:10
2
薛天祥.
关于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几个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1981,7(2):49-63.
被引量:10
3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被引量:3
4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zjdfc.com.
被引量:1
5
夏越.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之路-访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院长蔡德成[N].中国教育报,2006-5-17.
被引量:1
6
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559
1
朱燕.
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文化研究概述:兼评《语言规划与政策的交叉:建立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3(1):98-113.
2
华坚,周桂瑾.
“内外结合 理实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3.
被引量:7
3
奚小网,倪森寿.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2.
被引量:1
4
梁东阳.
《公差配合》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08,6(25).
5
董自梅,谷延泽,朱学文,陶令霞.
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PTI工学结合职业素质目标分段培养模式”分析[J]
.河南农业,2008(20):14-15.
被引量:8
6
李梦卿,张君第.
“工士”学位在我国职教人才培养中的可实施性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14-16.
被引量:14
7
覃蔚.
香港理工大学“首选毕业生计划”对内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时代文学,2008(12):167-167.
8
李勤.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1):56-59.
被引量:9
9
乌玉洁.
《人身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19-19.
被引量:1
10
赵克勤,谭平.
高职生物化工专业在工学结合中的调查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125-126.
同被引文献
13
1
张国.教育部副部长:职业院校将可以培养研究生[N].中国青年报,2011-6-10.
被引量:1
2
汪永太.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8-21.
被引量:1
3
刘万永.教育部官员谈2004大学生就业热点难点[N].中国青年报,2003-12-31.
被引量:1
4
雷正光.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N].文汇报,2008-7-8.
被引量:1
5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中国高职教育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专栏.2010-9-8.
被引量:1
6
赵哲,霍骁象,张伟.
对“双师型”、“双师化”与“双师素质”概念的认识与思考[J]
.继续教育,2007,21(11):30-31.
被引量:12
7
唐永泽,卢兵,霍雄飞.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47-48.
被引量:122
8
朱芝洲.
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倾向与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09(4):73-75.
被引量:22
9
殷杰,李平.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态的矩阵模型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25):72-73.
被引量:3
10
韩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
.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3
1
孙云志,何玉宏.
试论构建企业与高职院校伙伴关系的路径选择[J]
.中国电力教育,2009(8):61-62.
被引量:1
2
汪永太.
关于高职教育的新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7):5-9.
被引量:5
3
杨延村.
校企结合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大学教育,2012(12):116-11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健娟.
浅议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难点和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2(4):222-222.
2
乐敏.
高职会计专业“对岗施教”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
.科教导刊,2012(24):23-23.
3
叶华,翁丽香.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的分析与思考——从课程体系改革角度[J]
.职业时空,2012,8(9):129-131.
被引量:1
4
严交笋.
以职教课程体系改革为载体推进“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0(4):104-107.
被引量:2
5
陈益林,姬海华,胡细东.
政府在偏远地区高职校企合作中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J]
.大学教育,2013(10):13-14.
6
黄艳秋.
高职校企合作简析及“双赢”新模式探索[J]
.大学教育,2013(12):21-22.
7
王仲民,邓三鹏,阎兵.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4(9):98-99.
被引量:2
8
刘芳.
建立循环体系破解高职招生就业难题[J]
.大学教育,2014(13):30-32.
被引量:1
9
李国之.
低碳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2):216-218.
被引量:1
10
欧红玉,何亮,李儒银.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研究——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48-50.
被引量:4
1
王志明,马广.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08(9):35-37.
被引量:8
2
罗慧媛.
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96-196.
3
曹静.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1):67-69.
被引量:3
4
李黎明.
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7(5):111-113.
被引量:87
5
李增安,李娟.
应让高职学生享受校企联姻的“双亲”教育[J]
.职业时空,2006,2(11S):25-25.
6
易银珍.
论高职教育校企“联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9(12):24-25.
7
储全丰.
校企联姻让职教之花越开越艳[J]
.教育现代化,2005(12):41-41.
8
丁建洪,徐洁,兰杏芳.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4):68-70.
被引量:29
9
薄斌,曹家谋,李云松.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333叉车岗位技能实训体系的探索[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18):74-75.
10
刘一兵.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与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0-211.
被引量:12
教育与职业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