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思疑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适当地引用他人的成果是正常和必要的。引用过度便成为抄袭。那么适当引用和抄袭的界限如何把握?法律依据怎样?本文主要从法律理解上对二者进行分析,以期减少故意或过失造成的抄袭现象。
作者
冯雪姣
机构地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Publishing Research
关键词
学术论文
适当引用
抄袭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H15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7
1
陈志宏.
论著作权限制——新著作权法解读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04,24(6):234-238.
被引量:10
2
肖雪慧.
学界抄袭、剽窃现象及其探源[J]
.东方文化,2003(6):50-57.
被引量:3
3
黄勤南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439.
4
史梦熊.
谈谈著作权法中的“适当引用”[J]
.科技与出版,1998(4):32-33.
被引量:4
5
刁云芸.文字作品抄袭司法认定的标准和方法[N].中国艺术报.2008-01—22.
被引量:1
6
张红霞.“剽窃”与“抄袭”的法律界定.中国信息产业网[J].2002,3.
被引量:1
7
艾迪.留学苦乐:论文抄袭三年苦读成泡影[J].金羊网 2007—09—1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张尚〓,郑成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通俗讲话[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2
徐敏韬.
论数字图书馆中的版权利益平衡[J]
.知识产权,2000,10(4):20-22.
被引量:45
3
陈志宏.
新著作权法评析[J]
.图书馆论坛,2003,23(6):224-227.
被引量:9
4
尚月,谢卫东.
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研究[J]
.情报科学,2004,22(3):366-368.
被引量:5
5
陈志宏.
新著作权法解读[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38-39.
被引量:4
6
陈志宏.
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十大问题探析[J]
.图书馆论坛,2004,24(3):8-1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3
1
冯雪姣.
学术论文中抄袭现象的法律思疑[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15(1):15-17.
2
陶范.
学术引用的规范与禁忌[J]
.学术论坛,2006,29(4):148-151.
被引量:2
3
陶范.
合理引用论[J]
.学术论坛,2006,29(9):202-204.
被引量:3
4
陶范.
学术引用应遵循八项原则[J]
.中州学刊,2008(4):252-255.
被引量:2
5
芦保成.
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4):88-88.
6
张惠.
论学术期刊编辑对稿件质量的把关——以文献引用为视角[J]
.出版科学,2011,19(2):42-45.
被引量:10
7
李家永,耿艳辉,张戈丽.
《资源科学》自由来稿的文字复制状况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56-260.
被引量:6
8
李杰.
浅析我国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制度[J]
.知识经济,2013(24):43-43.
被引量:1
9
柴会明,张立彬,李易航.
国内图书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图书馆,2017(10):70-77.
被引量:8
10
顾媛媛.
论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J]
.网络财富,2008(6):141-14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9
1
史成娣.
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以“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4):82-84.
被引量:19
2
刘峰,王刚庆.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与参考文献引用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46-48.
被引量:5
3
吴汉东.
论著作权作品的“适当引用”[J]
.法学评论,1996,14(3):14-19.
被引量:23
4
李祥,杨梦媛.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80-81.
被引量:5
5
马诚.
参考文献引用及其研究的盲点与误区[J]
.编辑学报,2007,19(2):87-89.
被引量:33
6
张立,王华平.
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型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25(1):32-37.
被引量:18
7
http://c79.cnki.net/oldcnki/wxpj/index4.htm#b1.
被引量:1
8
沈仁干.模仿、参考与抄袭[EB/OL].(2007-12-26)[2009-6-3].http://www.chinaghc.com.cn/forum/ShowInfo.asp?InfoID=148.
被引量: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令.国家版权局废止的一批有关著作权管理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EB/OL].(2002-12-4)[2009-6-3].http://www.gapp.gov.cn/ems/html/21/1384/200804/457344.html.
被引量:1
10
沈仁干.关于著作权的限制[M]//江平,沈仁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析.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2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戴作芳,龚如义.
学术论文引文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探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63-66.
被引量:6
2
杨柱星,林荣慧,胡榜利,杨光业.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97-701.
被引量:18
3
赵蔚.
文献学术不端与学术不端检测的多学科解读[J]
.中国出版,2012(12):44-47.
被引量:10
4
胡玉香,秦令康.
参考文献的引用及引文原则对编辑工作的要求[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151-153.
5
周宁.
高校学报应用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85-89.
被引量:3
6
王文福.
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深度反思——兼谈对AMLC系统的理性认知[J]
.编辑之友,2017(3):32-3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王倩.
医药学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分析与处理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2):147-152.
被引量:1
2
潘萍.
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应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82-84.
被引量:4
3
杨柱星,林荣慧,胡榜利,杨光业.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97-701.
被引量:18
4
杨柱星.
《广西医学》来稿中学术不端论文的抽样调查及评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8):782-785.
5
刘芳,姚莉.
论导师对研究生引文行为的引导[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32-33.
6
陈波,俞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2009年引文统计分析[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26(6):1086-1090.
被引量:1
7
阮爱萍,马艳霞,王沁萍,李军纪.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2):970-972.
被引量:2
8
李丹.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理性使用[J]
.学术界,2012(12):129-133.
被引量:12
9
陈汐敏.
基于AMLC检测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2(12):99-102.
10
曾蕴林,刘志刚,王东.
检验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初审方法及要点(一)[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3069-3069.
被引量:3
1
董思皓.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J]
.小学生作文向导,2007,0(11):7-8.
2
读出理想读出新意[J]
.作文之友(小学版),2009(11):9-11.
3
段增林.
故事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9(6):41-41.
4
马凤梅.
写读后感[J]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2009(12):4-4.
5
张凤英.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37-38.
6
宁德勤.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略谈[J]
.新课程学习,2014(1):61-61.
7
爱国[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5,0(7):30-30.
8
武兰菊.
读要用心 感要真实[J]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2012(11):6-7.
9
朱忠善.
谈生物科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J]
.消费导刊,2009,0(6):176-176.
10
朱忠善.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
.科学教育,2008,14(4):82-83.
被引量:4
出版发行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