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2,共2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2
-
1顾丽娜.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111-112. 被引量:13
-
2胡亮才.高等教育国际化克服限制性因素的对策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69-70. 被引量:2
-
3邵延峰,伊宝玲.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29-33. 被引量:9
-
4耿益群.各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51-56. 被引量:11
-
5吴瑞和.略论市场竞争规律、形式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B):120-120. 被引量:1
-
6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28-30. 被引量:10
-
7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01-104. 被引量:35
-
8赵伟.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EB/OL].[2010-06-07].http://www.bjesr.cn/esrnet/site/00679a0011288303f46.ahtml. 被引量:1
-
9威尔伯·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被引量:3
-
10裴文英.高校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07(6):79-80. 被引量:55
二级引证文献9
-
1曾亮,周鸿.终身教育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15-117. 被引量:3
-
2孙险峰,张欣,刘淑华.民族院校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探索——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4):427-429. 被引量:2
-
3周海霞.浅谈在成人教育体系下如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7-17.
-
4邓跃平,刘春花.高校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英语教学[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5):53-57. 被引量:2
-
5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3(22):23-27. 被引量:14
-
6李准.构建区域高校继续教育联动平台的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4,34(12):25-27. 被引量:5
-
7牛亚军.论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科技风,2015(13):253-253.
-
8贾青,杨志刚,李彦龙.高校“多方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04-105. 被引量:1
-
9邱立民,钟宇红,田地.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成人教育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3):139-140. 被引量:1
-
1何精华.构建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大学制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3):32-33. 被引量:1
-
2王敏.国际教育局发布“学习在2015年后教育和发展议程中的地位”[J].上海教育,2014,0(32):5-5.
-
3雷太甫.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2(3):159-160.
-
4赵雷.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管理改革[J].纺织教育,2005,20(2):13-15.
-
5刘浩.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必然性[J].理论界,2005(3):127-127. 被引量:1
-
6康乃美."两个转换"是现代大学制度确立的关键[J].现代大学教育,2001(5):33-34. 被引量:9
-
7李祖杰.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9):4-6. 被引量:4
-
8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4):49-55. 被引量:103
-
9伍婷婷,班晓娜.我国新型社区医养模式的途径探索[J].辽宁经济,2016(8):44-46.
-
10赵纪梅.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55-15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