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转型期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态,即说话的态度,叙述的方式。中国电视迄今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其语态也经过了数次改变,尤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电视语态的变化速度更快,变化的程度令人瞠目。本文试图从电视语态变迁这一现象入手,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理论根源及其折射出来的思想意识,探析梳理中国电视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电视语态在社会转型期下急速变化的深层原因。
作者
高红波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
出处
《声屏世界》
2008年第1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中国电视
语态
变迁
思想意识
理论根源
改革开放
分类号
G229.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9
1
韩炼.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3):100-103.
被引量:2
2
何纯.
20世纪新闻标题的演进与意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37-139.
被引量:6
3
彭海涛.
品质的力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和新闻语态的再建构[J]
.视听界,2005(1):15-18.
被引量:4
4
徐国源.
新闻——从改变语态开始——兼评孙玉胜《十年》及央视新闻理念探索[J]
.中国电视,2006(11):42-44.
被引量:10
5
[美]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183页.
被引量:3
6
[英]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19页.
被引量:1
7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三联书店,2004:285.
被引量:2
8
翰·帕夫利克.新闻业与新媒介[M].新华出版社,2005:8.
被引量:1
9
百度百科.网民[EB/OL].[2009-07-26].http://baike.baidu.com/view/7657.html.
被引量:1
10
符绍强.
从符号学角度论电视经济新闻语态创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69-7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蔡华栋.
电视的家庭收视环境与新闻语态创新[J]
.电视研究,2010(5):37-38.
被引量:1
2
索燕华.
从新闻标题看转型期新闻传播语态变迁[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9-115.
被引量:5
3
周海钦.
从电视新闻言论类节目的崛起看新闻语态的变化[J]
.东南传播,2011(11):95-97.
被引量:9
4
姜秋镝,岳群.
以《数字十年》为个案解析“平等可视化”的语态创新[J]
.电视研究,2012(10):19-2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索燕华.
从新闻标题看转型期新闻传播语态变迁[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9-115.
被引量:5
2
马征.
谈期刊标题制作的几个原则——以《让“野猫”走正步》一文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13(4):88-89.
3
王冬冬,张亚婷.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语态共生状态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6):32-36.
被引量:13
4
李彩艳.
网络新闻标题设置的问题与思考[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6):42-45.
被引量:2
5
代丽娜.
关于网络新闻标题设置的探讨[J]
.赤子,2014(12):72-72.
6
吴雁.
大众文化与电视新闻主持人语态的转变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76-76.
被引量:1
7
王晓冬.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传播语态研究[J]
.新闻战线,2016(3):97-98.
被引量:9
8
管仁婷.
数字传媒技术对新闻节目形态的影响[J]
.中国传媒科技,2017,0(1):110-111.
被引量:2
9
杨洁文.
我国新闻主播表达技巧的变化[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8):151-152.
10
赵新宁.
从“刚刚体”看中央级媒体话语体系转变[J]
.青年记者,2018(9):44-45.
被引量:5
1
高红波.
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J]
.电视研究,2008(11):45-47.
被引量:19
2
高翔.
论谈话热兴盛于广播电视的社会理论根源[J]
.兰州学刊,2003(4):167-168.
3
陈涛,杨素红.
拓展档案教育培训新平台[J]
.湖北档案,2015,0(7):24-24.
4
鲍凌云.
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突破[J]
.农业网络信息,2014(2):71-73.
5
张伟东.
从“走基层”报道看军事电视语态的转变[J]
.军事记者,2016,0(7):51-52.
6
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J]
.新闻三昧,2008(1):48-48.
7
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J]
.当代劳模,2008,0(Z1):48-48.
8
周云龙.
世态的改变:从电视语态的改变开始[J]
.南方电视学刊,2008(6):127-128.
9
范缤月.
浅析《百家讲坛》的电视语态[J]
.青年文学家,2009,0(18):247-247.
10
史云云,靳钰炜.
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J]
.科学之友(中),2008(4):102-103.
被引量:3
声屏世界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