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增加铜酞菁(CuPc)溶液中三氟乙酸(TFA)的浓度,使铜酞菁发生质子化反应得到[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的Q带相继发生红移.[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的Q带都发生裂分,表明两种衍生物具有不对称结构.铜酞菁发生质子化反应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了60倍,放置两周后不会发生降解.以发生质子化反应的铜酞菁溶液为电解液,用电沉积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铜酞菁薄膜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在ITO基片上沉积的纳米CuPc薄膜,尺寸在100~200nm之间,具有α相晶体结构,分子的堆积方向(b轴)平行于基片.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