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事实上外化为一种民族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性整合,从而突飞猛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向前发展。
作者
王浩斌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01BSH007)"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现代化进程
认同性整合
分类号
D64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尚庆飞.
毛泽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8):17-22.
被引量:13
2
宋俭,孙康,丁俊萍.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J]
.江汉论坛,2005(1):9-13.
被引量:11
3
(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 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年12月27日.
被引量:4
2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39页.
被引量:63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页.
被引量:27
4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1版.
被引量:13
5
.《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7
1
徐治彬.
把“毛泽东精神”定位于毛泽东思想的第三个层次有失偏颇——与许全兴、尚庆飞先生商榷[J]
.学术界,2005(6):112-118.
被引量:6
2
丁俊萍,宋俭.
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1):13-21.
被引量:6
3
徐治彬.
不能把“毛泽东精神”定位于毛泽东思想的第三个层次——与许全兴、尚庆飞同志商榷[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19-22.
被引量:2
4
黎建军.
论毛泽东同志的四种精神[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63-65.
5
黄清尚.
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五为民”[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18-20.
6
宋俭,孙康,丁俊萍.
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2):169-173.
被引量:7
7
姚润皋.
独立自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1):5-8.
被引量:1
8
王浩斌.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9-22.
被引量:2
9
肖泳冰.
弘扬毛泽东精神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14(1):6-10.
被引量:1
10
沈楠.
近年来“毛泽东精神”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19-22.
被引量:1
1
王浩斌,王飞南.
认同性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本质[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2):57-61.
被引量:7
2
王飞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与精神实质[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38-41.
被引量:3
3
任勇.
公民教育与国家建设——基于民族地区的考察[J]
.浙江社会科学,2012(7):42-49.
被引量:7
4
王浩斌.
论江泽民理性整合型现代化模式的基点、内容和意义[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39-43.
5
王浩斌.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性建构原则[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5):43-46.
6
盛跃明.
社会整合视角中的非公经济统战[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41-43.
被引量:2
7
王浩斌.
中国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适应机制[J]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24-27.
被引量:1
8
林尚立.
轴心与外围:共产党的组织网络与中国社会整合[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08(1):340-358.
被引量:26
9
罗大文.
改革新阶段的社会冲突与社会整合[J]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5(1):72-84.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