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2,133,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1
-
1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M],2004.
-
2连振娟.试论江西禅宗对茶文化的贡献——为中韩茶文化交流会而作[J].农业考古,2002(4):19-24. 被引量:4
-
3叶静.茶禅一味与云居山——“吃茶去”源头小考[J].农业考古,2004(4):216-218. 被引量:5
-
4赖功欧著..茶哲睿智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163.
-
5黄庭坚.《山谷集》卷三,山谷词. 被引量:1
-
6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八. 被引量:1
-
7朱熹.《晦庵集》卷九. 被引量:1
-
8郑培凯,朱自振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商务印书馆,2007,第173,174页. 被引量:1
-
9王玲著..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349.
-
10雷切尔·卡森[美].《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277,291,295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7
-
1周琼琼,孙威江.从儒释道三教的角度来看中韩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1,33(1):48-51. 被引量:4
-
2余悦.净慧法师对当代禅茶文化的贡献及其学术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4(4):131-135. 被引量:6
-
3余悦.中国禅茶文化的历史脉动——以“吃茶去”的接受与传播为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4(7):102-109. 被引量:2
-
4陆小泥.禅宗文化对当代茶器具设计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38(11):166-167. 被引量:4
-
5舒曼,鲍丽丽.论“佛茶文化”与“禅茶文化”之关系[J].农业考古,2018,0(2):163-169. 被引量:8
-
6严世伟.禅茶源流新考——从《历代法宝记》谈起[J].敦煌研究,2022(3):148-158.
-
7刘斌.宜春“禅茶”文化的法律保护研究[J].中国商界,2009,0(11X):88-8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0
-
1沈金星,卢涛,龙明慧.《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7-10. 被引量:3
-
2蒋佳丽,龙明慧.接受理论视角下《茶经》英译中茶文化的遗失和变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4):46-48. 被引量:19
-
3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9(1):91-95. 被引量:35
-
4龙明慧.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2):98-106. 被引量:30
-
5乃瑞华.目的论视角下的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3):49-50. 被引量:11
-
6王泽容.基于英语语言特色的茶艺表演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3):132-133. 被引量:6
-
7李梦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育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38(5):337-338. 被引量:4
-
8隋丹婷,李金燕.浅析茶叶名称英译的影响因素及翻译对策[J].福建茶叶,2016,38(7):209-210. 被引量:3
-
9邹翠萍.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茶文化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7):219-220. 被引量:18
-
10刘向辉,赵志宇.以茶文化为例浅析农业英语的翻译方法[J].福建茶叶,2016,38(9):260-261. 被引量:5
-
1钱丽英.新年特色赣菜推荐[J].老友,2008,0(2):44-44.
-
2寒塘.Juana Martin的黑色诱惑[J].流行色,2007(9):50-51.
-
3江初昕.正是水乡蟹肥时[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2(11):50-51.
-
4金根保(制作).一锅煨精华[J].中国烹饪,2007(4):67-69.
-
5万里茶路[J].走近科学,2010(3):87-89.
-
6臧政齐.赣菜剪影:鱼米佳蔬 擅味八方——自成一派,尽显风流[J].中国烹饪,2016,0(7):34-39. 被引量:1
-
7朱家托.羊的精神境界[J].思维与智慧,2005(6):29-29.
-
8柴文.南北武夷,行茶路[J].汽车自驾游,2009(4):16-27.
-
92005春夏西班牙皮鞋流行趋势[J].服装设计师,2004(12):106-115.
-
10秦小仙.浅谈紫砂“如意合欢壶”的吉祥寓意[J].江苏陶瓷,2016,49(A01):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