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重矛盾的诗学观——白居易前期诗学思想矛盾和成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在他前期诗学思想中存在着讽喻诗学思想、闲适诗学思想与"元和体"诗学思想三种诗学思想的观点,认为这三种诗学思想来源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并分析了白居易诗学矛盾具体呈现方式和产生原因。
作者
杜学霞
机构地区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0,共9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分类方法
讽喻诗学
闲适诗学
“元和体”诗学
诗学矛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王运熙,杨明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788.
2
[2]张中宇.自居易《长恨歌》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被引量:1
3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8.
被引量:1
4
[1]冀勤点校.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304.
被引量:3
5
[6]谢恩炜.白居易集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6
[8]张少康等.先秦两汉文论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7
尚永亮,李丹.
“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J]
.文学评论,2006(2):48-56.
被引量:16
8
尚永亮,李丹.
论“元和体”之形成与接受学的关联[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88-92.
被引量:4
9
祁伟.
“元和体”考辨[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35-139.
被引量:1
10
靳义增.
论“元和体”的文学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6):47-4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张健.
《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沧浪诗话》成书问题考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69-84.
被引量:20
2
卞孝萱.
元稹简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2):24-37.
被引量:1
3
入矢义高.
白居易作品中的口语表达[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46-50.
被引量:1
4
陈国球.
简论唐诗选本与明代复古诗说[J]
.文学评论,1993(2):111-121.
被引量:3
5
胥洪泉.
元稹交游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0(2):81-85.
被引量:1
6
吴伟斌.
元稹白居易通江唱和真相述略——《元稹年谱》献疑之十一[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2):51-56.
被引量:4
7
曾广开.
“元和体”概说[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2):40-44.
被引量:1
8
靳德行.
《河南大学学报》创刊60周年祝辞[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5):1-2.
被引量:1
9
周桂峰.
论元和体[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101-105.
被引量:2
10
尚永亮,李丹.
“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J]
.文学评论,2006(2):48-56.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2
1
周尚兵.
唐代前期的山南东道——兼论唐前期汉水中游的战略地位[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2):14-18.
被引量:2
2
岳珍.
《无限曲》及其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77-79.
3
赵志强.
李绅诗早期的通俗化倾向与后期诗风的雅化[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66-70.
被引量:2
4
尚永亮,李丹.
论“元和体”之形成与接受学的关联[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88-92.
被引量:4
5
尚永亮.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82-91.
被引量:5
6
罗时进.
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J]
.文学评论,2008(4):56-60.
被引量:2
7
宋淑芳.
白居易在唐宋文化转型中的典型意义[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29(5):50-54.
被引量:1
8
杜学霞.
元白“元和体”诗学思想的矛盾及其成因[J]
.中州学刊,2010(3):204-207.
被引量:1
9
杜学霞.
元稹排律创作的得失[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3):71-74.
10
洪迎华.
唐代京城与贬地诗歌传播的差异考察——以元和诗人传播境遇的比较为中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3):117-122.
同被引文献
2
1
杜学霞.
元白“元和体”诗学思想的矛盾及其成因[J]
.中州学刊,2010(3):204-207.
被引量:1
2
钱志熙.
元白诗体理论探析[J]
.中国文化研究,2003(1):33-4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杜学霞.
元稹的诗体理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6):60-63.
1
蒲俊杰.
论吴岸诗歌中的三重矛盾[J]
.华文文学,2016,0(2):88-93.
2
丁茂华,郭文元.
论艾青的诗学观念及其与大众化的关系[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89-91.
3
郭文元.
论艾青的诗学观念及其与大众化的关系[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9):47-49.
4
刘洪武.
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5):160-161.
被引量:4
5
朱国华.
本雅明讽喻诗学的辩证结构[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1):234-242.
被引量:6
6
程彦霞.
《三唐诗品》与晚清唐诗学[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311-316.
被引量:2
7
刘林.
“缺席乃是在场的最高形式”——乔伊斯《都柏林人》文学讽喻手法探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1(9):98-102.
被引量:5
8
陈梦岳,薛小云.
在教义与人性之间徘徊——《红字》中赎罪主题的内在矛盾性[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92-95.
被引量:3
9
姚晋婷.
情感的法则——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戏剧冲突[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2):53-53.
10
张志强.
感伤岂止是“离别”——从三重矛盾深读《雨铃霖》[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5(3):46-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