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二十四史:尽快英译,推向世界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因为对中国史学不了解,致使对史学缺乏全面的认识,后现代主义史学家的理论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此。为了推动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多了解中国史学,克服史学认识的片面性,应尽快将中国二十四史等史书英译,推向世界。
作者
周一平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12期27-30,共4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关键词
中国二十四史
英译
克服
史学认识片面性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236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5
1
.标点本:隋书(四).北京:中华书局,1973.956.
被引量:1
2
.墨子·明鬼:诸子集成(四).上海:上海书店,1986..
被引量:1
3
刘知畿撰.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36,320-321.
被引量:1
4
杜维运.
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之分歧[J]
.学术月刊,2008,40(1):120-125.
被引量:11
5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九).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被引量:1
6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王国维遗书(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被引量:1
7
..标点本:史记(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1027-1028,1133..
被引量:1
8
.标点本:史记(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1049.
被引量:1
9
伏尔泰.梁守锵译.风俗论(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4-75.
被引量:1
10
李约瑟.袁翰青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1).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4,75-7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7
1
于沛.
时代 史家 史著——读《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J]
.历史研究,1999(3):159-172.
被引量:6
2
林甘泉.
新的起点: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学[J]
.历史研究,1997(4):4-16.
被引量:12
3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J]
.历史研究,1996(2):5-25.
被引量:42
4
王晴佳.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评述[J]
.历史研究,1993(6):181-189.
被引量:16
5
王晴佳.
简论朗克与朗克史学[J]
.历史研究,1986(3):118-128.
被引量:6
6
叶险明.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的方法和逻辑[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31-43.
被引量:18
7
吴于廑.
巴拉克劳的史学观点与对欧洲历史的末世感[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9,21(8):60-72.
被引量:4
8
.《新唐书·百官志二》[M].,..
被引量:2
9
.《隋书·经籍志》[M].,..
被引量:55
10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M].,..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7
1
胥志刚.
浅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J]
.黑龙江史志,2015(9):38-39.
被引量:1
2
刘兰兮.
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3
韦巍.
高群耀:默多克的中国新棋子[J]
.中国企业家,2006(21):20-20.
4
燕生东.
后现代史学语境下的考古学[J]
.东南文化,2007(1):49-54.
被引量:3
5
邓京力.
史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史学比较与全球视野[J]
.学术研究,2008(3):119-122.
被引量:3
6
张光华.
大陆学界“后现代与历史学”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08(3):118-120.
被引量:5
7
李振宏.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J]
.史学月刊,2008(7):5-19.
被引量:13
8
蒋海升.
环视世界 关注高端——海外史学理论译介的最新动向[J]
.人文杂志,2009(1):149-155.
被引量:2
9
王文兵,张网成.
重建与解释:丁韪良的中国历史研究述评[J]
.学术研究,2009(4):102-109.
被引量:3
10
蒋正虎.
历史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基思·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9(5):13-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5
1
赵桦.
20世纪50年代:《史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的转折点[J]
.大家,2010(16):126-127.
被引量:6
2
祝朝伟.
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2):89-93.
被引量:13
3
刘旭.
论汉语文言虚词的英译[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634-638.
被引量:5
4
鲍鹏山.
《史记》:太史公之哭泣[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6(1):26-29.
被引量:1
5
王晴佳.
中国文明有历史吗——中国史研究在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2-27.
被引量:18
6
李秀英.
《史记》在西方:译介与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4):303-308.
被引量:27
7
李义中.
“欧洲中心论”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构建问题初探[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104-110.
被引量:9
8
李秀英.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与《史记》的两次英译[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5-129.
被引量:18
9
黄春燕.
同归而殊途——论司马迁与郑樵史学思想之“通”[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78-82.
被引量:1
10
Derk Bodde. , Reviewed work ( s ) :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Vol. I: The Basic Annals of Pre - Han China by Ssu - ma Chlen;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Vol. 17 (Dec. , 199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吴原元.
略述《史记》在美国的两次译介及其影响[J]
.兰州学刊,2011(1):159-163.
被引量:6
2
吴松林.
“中国梦”下的《二十四史》整体英译决策思考[J]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9):80-84.
被引量:4
3
高风平.
从传播到传真的接力与博弈:《史记》外文译本述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8):58-66.
被引量:6
4
蒋婷婷.
杨宪益英译《史记》动因初探[J]
.海外英语,2018(11):114-115.
5
宁静,李春祥.
《三国史记》英译探索[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7):25-3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于润青.
倪豪士版《史记》“学术性翻译”特征浅析[J]
.汉字文化,2024(3):192-194.
2
李茹.
《史记》英译海外传播效果情况调查——以华兹生和倪豪士译本为例[J]
.传媒论坛,2020,3(6):144-145.
3
蒋婷婷.
操控理论视阈下的《史记》两英译文本分析[J]
.文教资料,2013(24):31-33.
被引量:3
4
柳若梅.
《史记》在俄罗斯的收藏与翻译[J]
.广东社会科学,2014(3):102-113.
被引量:3
5
李小霞.
国内《史记》英译研究述评[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32-36.
被引量:3
6
李小霞.
历史典籍英译的“深度描写”研究——以倪豪士英译《史记》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48-51.
被引量:5
7
高风平.
从传播到传真的接力与博弈:《史记》外文译本述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8):58-66.
被引量:6
8
曹梦.
《史记》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影响[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2):86-89.
9
朱正平.
2016年期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综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7):84-97.
10
高风平.
和而不同的《史记》英译之旅——以杨宪益、华兹生译本为例[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1):75-81.
被引量:1
1
赵明建.
论编辑学在二十四史中的应用[J]
.中国出版,1999(9):37-38.
2
2003年度三峡考古十项重大发现[J]
.今日重庆,2004(3):104-107.
3
毛春伟.
简析乾隆皇帝评“三通”[J]
.天津社会科学,2012(2):142-144.
4
周治科.
他揭开了神秘西夏王国之谜——记李范文教授[J]
.党史纵横,1998,0(4):47-47.
5
张文涛.
“失败者历史”:一种历史研究和书写的主题取向[J]
.世界历史,2015(5):10-13.
被引量:1
6
罗凤礼.
史学认识漫议[J]
.史学理论研究,1995(4):38-44.
7
杨锐.
论古希腊史学认识中的理性方法[J]
.求是学刊,2003,30(1):116-120.
被引量:1
8
陈新.
“人文主义”的兴起——一个有关史学认识的个案分析[J]
.世界历史,2003(1):74-85.
被引量:7
9
任奇正.
史学与公众的统一[J]
.史学理论研究,1997(4):33-35.
被引量:1
10
祝宪传,雷戈.
试论中国当代史学理论的局限性[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65-68.
探索与争鸣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