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7-259,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6SJD880028)
参考文献3
-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被引量:1
-
2[德]德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5页. 被引量:1
-
3[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被引量:2
-
1张保华.关于大学生上网的一点思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8):211-211.
-
2田少波.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3):111-112.
-
3曾丽娟.网络时代大学图书馆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8(4):94-96.
-
4裴佳利.浅谈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9(8):5-6. 被引量:1
-
5果湉.北京高校大学生新浪微博使用行为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6):26-29.
-
6李如铁.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问题研究[J].世纪桥,2009(11):88-90. 被引量:3
-
7蓝蓝.网络与大学的互动世界[J].文化月刊,2001,0(5):70-71.
-
8任伟.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赤子,2012(19):53-53.
-
9标题新闻[J].中国德育,2008,3(2):3-3.
-
10骆郁廷,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新起点上的回顾与前瞻——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