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初创时期的探索轨迹(上)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势日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日益高涨,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此时在上层建筑领域自“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旧文化的交锋、交汇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交融。
作者
杨青
蔡梦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33,共10页
Music Research
关键词
民族器乐创作
内忧外患
革命运动
民主主义
社会性质
建筑领域
旧文化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9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5
1
陈正生.
大同乐会活动纪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18(2):13-17.
被引量:14
2
郑体思.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2):47-51.
被引量:15
3
邹佳宏.
对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的研究[J]
.中国音乐,2007(3):56-59.
被引量:4
4
萧友梅.
对于大同乐会拟仿造旧乐器的我见[J]
.中国音乐,1991(4):74-74.
被引量:5
5
李西安.
阿炳与刘天华之比较研究[J]
.中国音乐,1983(4):36-37.
被引量:11
6
许光毅.
大同乐会[J]
.音乐研究,1984(4):116-117.
被引量:12
7
秦启明编著..音乐家任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248.
8
王同.
对“大同乐会”在现代国乐演进中的认识[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9(2):34-37.
被引量:10
9
陈聆群等编..萧友梅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571.
10
彭丽著..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6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许光毅.
大同乐会[J]
.音乐研究,1984(4):116-117.
被引量:12
2
程午嘉,瞿安华.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历史的回忆[J]
.中国音乐,1982(4):72-72.
被引量:10
3
钱玄同.《随感录十八》[J].新青年,1918,5.
被引量:16
4
刘天华.《我对本社的计划》[J].新乐潮,.
被引量:1
5
《刘天华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187页
被引量:1
6
《中国近现代史参考资料》第二编(1919-1927)第一辑,第72页.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年9月编
被引量:1
7
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J].新乐潮,1927,1.
被引量:16
8
刘天华.《我对于本社的计划》[J].新乐潮,1927,1.
被引量:1
9
郑体思.
陈济略教授和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J]
.音乐探索,1990(4):3-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7
1
艾露露.
民国时期“新国乐”思潮与“乐教复兴”背景下的巴渝琴事考述[J]
.艺术与民俗,2021(4):90-98.
2
梁茂春.
“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四十一——借鉴西方交响音乐的经验 挖掘传统音乐的潜力[J]
.人民音乐(评论),2001(11):15-18.
被引量:8
3
郑体思.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2):47-51.
被引量:15
4
王同.
对“大同乐会”在现代国乐演进中的认识[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9(2):34-37.
被引量:10
5
梁茂春.
当代民族器乐合奏创作四十年(1949—1989)[J]
.音乐探索,1992(2):11-20.
被引量:9
6
施咏.
也谈"二泉琴"——兼与黄安源先生商榷[J]
.人民音乐(评论),2004(9):41-43.
被引量:6
7
郑体思.
怀念我国新型民族乐队的先躯,琵琶艺术大师陈济略教授[J]
.音乐探索,2005(1):35-41.
被引量:1
8
冯效刚.
新时期的中国器乐演奏理论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2):65-73.
被引量:5
9
程美宝.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J]
.近代史研究,2007(2):1-17.
被引量:18
10
夏凡.
中国当代民族管弦乐队律制倾向[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4):88-9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8
1
刘靖之.
抄袭、模仿、移植──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3):7-10.
被引量:10
2
吴学源.
“纳西古乐”是什么东西?[J]
.艺术评论,2003(1):21-26.
被引量:21
3
卞祖善.
不得不说的话——向谭盾父亲和专家进一言[J]
.东方艺术,2002(1):159-159.
被引量:2
4
钱铁民.
李芳园的琵琶艺术[J]
.音乐研究,1986(4):65-72.
被引量:8
5
杨青.
拓宽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J]
.人民音乐,1999(8):4-6.
被引量:20
6
杨青.
民族的空间、现代的光色——评民族管弦乐队交响音画《水之声》[J]
.中国音乐,1999(2):14-17.
被引量:5
7
郑体思.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2):47-51.
被引量:15
8
姜宝海.
华夏神韵 源远流长──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J]
.人民音乐,1998(8):21-24.
被引量:15
9
杨青.
第一步,勇者的足迹──评陈黔管乐交响作品音乐会[J]
.人民音乐,1997(12):9-10.
被引量:3
10
张振涛.
和、巢、竽、笙辨(上)关于簧管类乐器发展史的若干思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4):19-2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明言.
立一个界标——21世纪10年来(2000~2009)中国音乐批评关键词语梳理[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13-22.
被引量:1
2
赵卓群.
专业民乐与大众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思考[J]
.潍坊学院学报,2014,14(1):59-61.
3
张鸣,王范地.
杨少彝先生与中国民族音乐琵琶艺术[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1):128-133.
被引量:8
4
王安潮.
立言立功立德--作曲家杨青艺术成就的历史研究[J]
.音乐创作,2015(5):13-21.
被引量:1
5
王颖.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中的音色、节奏特征回溯与解读[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2(1):155-171.
6
吴婧瑀,李怡然.
抗战时期重庆民族器乐社团活动考[J]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06-108.
7
张宁.
风雨一世——近代中国民族管乐发展研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15(5):125-12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石洋.
三十余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研究述评[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1):134-139.
被引量:2
2
石洋.
三十余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研究述评[J]
.音乐探索,2016(3):44-50.
被引量:1
3
施娓.
浅论琵琶的艺术禀赋与未来抉择[J]
.文教资料,2017(17):66-67.
4
杨和平,吴远华.
共和国音乐评论70年的历史、成就、经验与反思[J]
.音乐探索,2020(1):44-57.
被引量:2
5
孟庆馨.
平湖派琵琶演奏技术探究[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2):106-108.
6
徐榕野.
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郁轮袍》的艺术特色纵观多版本之长[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3):60-78.
7
索帅.
雅乐崇德、觅语之音——浅析扬琴作品《觅》的音乐语言架构[J]
.北方音乐,2020(19):103-105.
8
周松林.
谈中国音乐史上琵琶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期[J]
.今古文创,2020(33):77-78.
9
崔晓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平湖派琵琶发展情况述评[J]
.艺术评鉴,2021(13):19-21.
10
陈音璇,高欣然.
守护流派 赓续传统——“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综述[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3):160-172.
1
洪权.
论胡小石碑体行草书及其对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J]
.书画艺术,2009(4):66-73.
被引量:1
2
李孟璐.
现代主义设计对设计的影响[J]
.西部皮革,2016,38(22):46-46.
3
舒剑平.
现代设计——从整和到混合[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8(11):8-10.
4
田梓林,马宇飞,陈征.
旧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作用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3,0(8X):160-160.
被引量:1
5
何非.
抽象艺术 流动现实——薛保瑕抽象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J]
.美术观察,2012(3):35-35.
6
杨波(编译).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速写[J]
.艺术与设计,2011,1(7):145-149.
7
邓中绵.
历史亡灵和阶级斗争[J]
.北方论丛,1974(1):20-27.
8
屈志清.
试论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16(5):40-44.
9
詹海云.
探赜皮锡瑞的经学研究[J]
.青年时代,2016,0(5):167-167.
10
李延娜.
探析巴洛克时期中西音乐舞蹈文化的结合[J]
.通俗歌曲,2015,0(8X):66-66.
音乐研究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