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性、实体性和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的网络社会已不仅局限于因特网,由于信息网络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渗透,一切即使没有使用过因特网的人员也都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直接或间接享受网络社会的文明成果,适应网络社会的运行节奏。网络的发展在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给社会成员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的同时,还赋予其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精神及道德交往、关系。
作者
黄亮
冯泽明
机构地区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46,共2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道德主体性
实体性
和谐
社会生活
信息网络
文明成果
社会成员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万林艳.
网络时代的主体状况[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2):40-45.
被引量:22
2
王志萍.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J].伦理学,2000,(10).
被引量:2
3
严耕,陆俊著..网络悖论 网络的文化反思[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306.
4
理查德·A.,斯皮内洛著,刘钢译..世纪道德 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22.
5
吕耀怀.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J]
.道德与文明,2001(1):31-32.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崔育斌.
互联网时代的审美与艺术[J]
.浙江学刊,1999(3):102-104.
被引量:5
2
正村公宏,付钧文.网络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的课题[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07).
被引量:1
3
(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马季方.后现代科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4
1
邹薇.
论强化科技伦理道德引导的途径[J]
.求实,2005(z1):67-68.
被引量:1
2
唐爱芳.
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探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7-118.
3
皮海兵,肖昕.
试论网络文化主体间性的生成[J]
.大家,2011(12):94-95.
4
张美琳.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J]
.企业经济,2004,23(8):33-34.
被引量:5
5
白淑英.
网络技术对人类沟通方式的影响[J]
.学术交流,2001(1):93-96.
被引量:9
6
李志红.
关于网络的哲学研究概况[J]
.哲学动态,2002(4):35-38.
被引量:8
7
周远全.
网络人际交往及影响评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14-115.
被引量:1
8
邹薇.
论强化科技伦理道德引导的途径[J]
.理论月刊,2005(12):171-172.
被引量:2
9
孙琼欢.
网络技术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6):18-20.
10
李一.
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48-53.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2
1
王妮妮.
论高校德育改革进程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9-62.
被引量:1
2
宋海萍.
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68-7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林华开.
试析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及发展对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154-1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金英玉,辛晓敏,路娟,关秀茹.
重视德育 提高实验诊断教学水平[J]
.黑龙江医学,2014,38(12):1415-1416.
1
王义连.
浅谈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新策略[J]
.职业,2008,0(6Z):76-76.
2
郑纯开.
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建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2(10):28-29.
被引量:1
3
郭艳利,吕云荷.
浅析研究生德育方法及其系统建构[J]
.中国电子教育,2005(2):65-68.
4
程善峰.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J]
.江西教育(管理版)(A),1998(6):18-19.
5
石丽娟.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
.宁夏教育科研,2009,0(3):29-30.
被引量:17
6
郭少华,张梅龙.
论实体性与寓他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
.传承,2013(7):52-54.
被引量:1
7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1).
8
魏光本.
发生在课堂中的道德交往[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9):47-50.
9
喻东丽.
论师生课堂道德交往[J]
.科学时代,2006(11):23-24.
10
陈晓娟.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建构[J]
.成才之路,2010(32):11-12.
被引量:3
长白学刊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