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革命研究的十个问题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革命是当代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以科学观念为基础,对科学革命研究的十个基本问题,包括科学革命的本质和内容、科学革命的标志和速率、科学革命的进化和阶段、科学革命的解决、科学革命与实在的关系、科学革命的类型和级别等进行系统而有联系的探讨,指出了某些在理解上需要辨析和深化的方面。
作者
诸大建
机构地区
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7年第6期1-6,共6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科学革命
科学观念
理论变迁
结构实在论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金吾伦著..科学变革论 拉瓦锡化学革命探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11.
2
(美)劳丹(Laudan,L.)著,刘新民.进步及其问题[M]华夏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3
李醒民著..科学的革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268.
4
[美]库恩(T·S·Kuhn) 著,李宝恒,纪树立.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5
Larry Laudan,Arthur Donovan,Rachel Laudan,Peter Barker,Harold Brown,Jarrett Leplin,Paul Thagard,Steve Wykstra. Scientific change: Philosophical model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J] 1986,Synthese(2):141~2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2
1
陈兴德,张斌.
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门下的一级学科——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身份重塑的一种可能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2):68-81.
被引量:5
2
李均.
“知识本位”抑或“制度逻辑”:高等教育学建立标志辨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5):37-46.
被引量:3
3
孙启贵,徐琳.
科学革命的哲学透视[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15-17.
被引量:2
4
江晓原.
到底有没有科学革命——兼评科恩《牛顿革命》与《科学中的革命》[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2):16-17.
被引量:4
5
吴倬,赵丽.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目标[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6-13.
被引量:8
6
王健.
“还原论”的超越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70-73.
被引量:1
7
吴丹青,张菊,赵杭丽,吴光豪.
学科交叉模式及发展条件[J]
.科研管理,2005,26(5):157-160.
被引量:27
8
张岩.
体育学的性质论[J]
.体育与科学,2005,26(6):11-15.
被引量:22
9
张盾.
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5(6):143-151.
被引量:1
10
任平.
论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120年后对《费尔巴哈论》出场学视域的新解读[J]
.江苏社会科学,2006(2):9-15.
被引量:2
<
1
2
3
4
5
…
9
>
引证文献
7
1
郭建鹏,张迅,朱晨曦.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科交叉发展态势——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7):54-66.
2
李强,李静.
从思维方式的变革看科学革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7):162-164.
3
李丽霞,杨建军.
科学革命中“革命”内涵的综述[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2):34-35.
4
刘佳秋.
科学方法与历史上的科学革命[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278-279.
被引量:2
5
季相林.
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69-74.
6
高超.
从科学革命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基于I.B.科恩科学革命理论的分析[J]
.兰州学刊,2018,0(9):117-128.
7
李博,邵雪云.
知识流动视角下中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10):71-8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郭建鹏,张迅,朱晨曦.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科交叉发展态势——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7):54-66.
2
齐大路,黄汉升.
学科形态演变视角下中国体育学发展的历程、谱系及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79-92.
被引量:5
3
李胜利.
文化视域下的古代逻辑思想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38-41.
4
周亚.
方志馆研究的多元视角[J]
.上海地方志,2017(4):76-82.
被引量:2
5
马丽丽,赵晏强,左锟澜,易盼盼,刘欢.
学科交叉视角下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发展态势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23,41(3):19-26.
被引量:1
6
齐大路,王雷.
学科交叉视域下体育学科知识流动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6):77-84.
被引量:3
7
邓启平,王双.
网络凝聚性视角下的电子科技大学学科交叉研究水平分析[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23(5):77-84.
8
姜哲,黄汉升.
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多维镜鉴、现实审视与探行方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9):1-14.
被引量:4
9
张竹箐.
传播学学科互涉的历史趋向研究——基于1937—2020年的学科共现分析[J]
.新闻界,2024(1):82-96.
被引量:1
10
齐大路,黄汉升.
知识流动视角下新时代中国体育学亲缘学科的定量识别与演化趋势分析[J]
.体育科学,2023,43(10):3-13.
1
汤江青.
中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综述[J]
.质量探索,2016,13(3):108-109.
被引量:1
2
卢嘉锡.
关于新的技术革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科学学研究,1984,2(2):3-8.
3
黄河,王芳菲.
新媒体如何影响社会管理——兼论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J]
.国际新闻界,2013,35(1):100-109.
被引量:27
4
朱晓荣.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期刊定位问题分析[J]
.编辑之友,2011(2):47-49.
被引量:5
5
张震.
“全媒体”的几点思考与探析[J]
.科技传播,2015,7(1):243-244.
被引量:3
6
汪敏.
从阿伦特、哈贝马斯到桑内特——关于公共性问题中的理论变迁[J]
.新闻传播,2016(12X).
被引量:1
7
刘志文,赵万普.
热点引导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
.记者摇篮,1998(10):11-14.
8
傅献群.
社会发展的价值性评价[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6):38-41.
被引量:2
9
夏文蓉.
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3):79-84.
被引量:26
10
第2卷 1984年 分类索引[J]
.科学学研究,1984,2(4):116-117.
<
1
2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张立祥
曹晋滨
钱正在
张浩
刘其友
张永民
任书庆
邱爱慈
张凤华
相关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相关主题
KJ
混凝土管桩
高效减水剂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