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共2页
Studies of Zhouyi
同被引文献8
-
1许宗元.儒道佛与中国旅游文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48-53. 被引量:4
-
2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1-8. 被引量:247
-
3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9-122. 被引量:88
-
4肖曾艳.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1):42-45. 被引量:15
-
5肖刚,肖海,石惠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07-111. 被引量:61
-
6梁保尔,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J].旅游科学,2008,22(2):7-14. 被引量:82
-
7林龙飞,周兆丹.世界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周易》解读[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5). 被引量:3
-
8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2):62-68. 被引量:141
-
1张西平.易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10):70-70.
-
2谢金良.浅谈易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周易研究,2005(4):56-63. 被引量:1
-
3问要.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在天水召开[J].周易研究,2008(5).
-
4徐润平.易学文化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1):27-31.
-
5王冉冉.数典纪元,观易道之纵横——略论易学文化与中国古代年号[J].历史文献研究,2011(1):289-296.
-
6史东雨.易学文化与企业管理[J].中州学刊,2009(4):150-152.
-
7黄少龙.易学文化哺育象棋[J].象棋研究,2004(4):37-39.
-
8费秉勋.易学文化的变味[J].中关村,2004(3):115-116.
-
9赵文祥,于静淼.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调查报告[J].中国职工教育,2012(11):36-38. 被引量:2
-
10八路军文化研讨会在武乡举办[J].抗日战争研究,2010(3):160-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