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劳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的转型与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的劳资关系已日趋紧张,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导致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关键还在于劳资关系的市场调节机制的缺失和滞后问题。工会的缺位、错位与无为是构建我国新型劳资关系调节机制的最大难题与根本性缺陷。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之所以遭遇到了劳资关系调节机制的严重失衡问题,关键在于政府行为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优化政府行为,必须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作者
罗后清
机构地区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0期64-66,共3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劳资关系
产业关系
劳动关系
劳资协商
分类号
F123.1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陈少晖.
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J]
.当代经济研究,2008(1):24-28.
被引量:11
2
朱芝洲.
失衡的天秤:直面企业劳资矛盾[J]
.特区经济,2007(1):153-155.
被引量:1
3
信卫平.
提高劳动收入的深层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5):11-14.
被引量:3
4
陈诗达.
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浙江省劳动关系问题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105-109.
被引量:11
5
朱林兴,姜作培,陈峰燕.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关系研究》分课题之二[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6):11-21.
被引量:3
6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吴德辉,谢丽威.
对四川省劳资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的调查和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1):51-55.
被引量:1
7
徐小洪..冲突与协调:当代中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研究[M],2004.
8
张彦宁,陈兰通.中国企业劳动关系报告”(2005)[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75-176.
被引量:1
9
汤美芳.
浙江省劳资关系的分类特征探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1):94-99.
被引量:4
10
许叶萍,石秀印.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J]
.学海,2006(4):27-39.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姚先国,赖普清.
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
.经济研究,2004,39(7):82-90.
被引量:284
2
张杰,马斌.
非正规就业性质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J]
.改革,2004(3):123-128.
被引量:11
3
赵鼎新.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
.社会学研究,2005(1):168-209.
被引量:194
4
李文臣.
国际劳工权益保护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23-29.
被引量:23
5
汪丁丁.
不要人为扭曲“劳动—资本”比价[J]
.财经,2005,0(12):124-125.
被引量:3
6
石秀印,许叶萍.
市场条件下中国的阶层分化与劳资冲突——与马克思时代对比[J]
.学海,2005(4):15-31.
被引量:15
7
沈原.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
.社会学研究,2006(2):13-36.
被引量:363
8
李汝贤.
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91-94.
被引量:11
9
余幂.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其层次性[J]
.兰州学刊,2006(6):175-178.
被引量:6
10
王德明.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16-1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82
1
孙滋英,张皙,季晓丹,蔡俊.
论新时期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与发展[J]
.科技资讯,2008,6(9).
2
张莉.
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劳资关系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以宁波民营企业为例[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1):31-35.
被引量:2
3
胡尊亮,何鹏.
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消费导刊,2008(10):91-92.
被引量:3
4
许彦.
转型期就业问题初析——数量还是质量[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4(4):56-64.
5
程蹊,陈全功.
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工会的改革走向[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1):6-8.
被引量:15
6
龚维斌.
我国现阶段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136-139.
被引量:13
7
刘黎清,黄忠寅.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关系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6(3):139-144.
被引量:8
8
徐伟.
略论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2):92-94.
被引量:5
9
朱华友,丁四保.
产业集群治理:一个基于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的视角[J]
.经济地理,2006,26(6):997-1000.
被引量:25
10
刘苓玲,晋利珍.
论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历史变迁与趋势[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6):13-17.
被引量:7
1
张爱婕.
政府失效之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
.学习论坛,2005,21(2):29-30.
2
李真真.
中国科技体制的结构及其演变[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13(10):46-49.
被引量:4
3
鲁士海.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新趋势和相应的收入政策取向[J]
.经济研究参考,1995(25):2-9.
4
秦楼月.
资本的属性与劳资关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8):22-25.
5
杨仁争.
优化政府行为[J]
.求是,2001(23):61-62.
6
阳镇.
创新驱动视角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与重构——以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7,49(1):66-74.
7
程必定.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三次转型与重构[J]
.区域经济评论,2015(1):34-41.
被引量:13
8
陈蔚镇,陈玲.
区域转型与重构下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探讨[J]
.中国发展,2011,11(1):30-32.
9
吴德辉.
新形势下的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42-45.
被引量:2
10
徐苗.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宏观调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65-66.
社会科学家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