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谈指示代词“这”的来源——“这”来源于“者”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0.导言 指示代词“这”的来源问题是汉语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各家观点不一。概而言之,各派均能言之成理,但亦尚存阙略。例如王力说(1980),王先生主要考虑了语法功能的继承性,“之”在上古有作定语的用法,跟“这”的句法位置一致,所以他认为“这”是由“之”转变来的。王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问题的。“之”作定语的用法两汉以后不大能见到,而“这”是唐代产生的,中间有几百年的间隔,衔接不上。
作者
刘海平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汉字文化》
2008年第5期46-49,共4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指示代词
“这”
“者”
“之”
来源问题
语法功能
句法位置
学术界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石毓智,江轶.
古汉语中后置关系从句的成因与功能[J]
.语文研究,2006(1):18-23.
被引量:11
2
叶友文.
“这”的功能嬗变及其他[J]
.语文研究,1988(1):17-21.
被引量:14
3
(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457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石毓智,李讷.
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65-180.
被引量:69
2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496
共引文献
22
1
徐默凡.
“这”、“那”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1(5):47-54.
被引量:35
2
卢烈红.
“这”单独作主语问题补证[J]
.古汉语研究,2001(4):37-40.
被引量:1
3
刘希乐.
“这”字源头新探[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12):40-40.
4
刘海平.
“者”由被饰代词转变为近指代词的可能性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92-95.
被引量:1
5
刘丽艳.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89-96.
被引量:31
6
邹晓玲.
指示代词“这”的若干问题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88-89.
被引量:1
7
丁彧藻,蒋平.
汉语前置关系从句语法化下的语言共性研究[J]
.语言研究,2009,29(2):13-21.
被引量:7
8
徐时仪.
指代词“这”来源考[J]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2):58-62.
9
郭风岚.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
.中国语文,2009(5):429-437.
被引量:28
10
宋德生.
汉英名词修饰语的前置优势[J]
.云梦学刊,2010,31(2):147-1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袁宾.
论近代汉语[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1):94-100.
被引量:10
2
谢俊英.
汉语人称代词“您”的变异研究[J]
.语文研究,1993(4):27-34.
被引量:9
3
吴福祥.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2):70-78.
被引量:5
4
徐时仪.
“喽啰”考[J]
.语言科学,2005,4(1):62-69.
被引量:7
5
严修鸿.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J]
.中国语文,2002(2):153-155.
被引量:22
6
王晶.
“疙瘩”的词义和用法考察[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1-104.
被引量:1
7
牛小红.
近代汉语三身及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112-115.
被引量:1
8
陈玉洁.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单数化的类型意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39-46.
被引量:34
9
何继军.
《祖堂集》中“那”的隐指用法[J]
.修辞学习,2008(6):61-65.
被引量:3
10
刘坚,曹广顺.
建国以来近代汉语研究综述[J]
.语文建设,1989(6):2-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王莹.
近代汉语代词研究综述[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4):50-54.
被引量:1
2
张亚芳,吴继刚.
《汉语联绵词词典》指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5):51-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孙媛媛.
大众传媒对豫东方言生态构成影响状况分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80-81.
2
高永安.
汉语联绵词的搜集辨别及其意义[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24(2):148-154.
被引量:1
1
李薇.
构词法与造词法的区别[J]
.语文学刊,2016,36(18):30-30.
2
孟英丽.
浅谈汉、俄熟语中动物形象的使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03-104.
被引量:1
3
庞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1):60-60.
被引量:1
4
李勇志.
激活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J]
.中学教学参考,2011(7):36-37.
5
耿琳.
学海无涯,有道则灵——谈中学学习经验[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09(2):9-11.
6
梁勇.
解读向心力的来源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2009(2):36-37.
7
耿琳,郭世龙.
学海无涯,有道则灵——谈中学学习经验[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009(4):52-54.
8
安卫星.
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作文[J]
.中华少年(下),2015,0(10):40-40.
9
高程.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5):88-89.
10
张会森.
关于Connotation (коннотация) 及其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11-15.
被引量:5
汉字文化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