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在回顾10年前提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无机成因的非烃气和烃气研究的进展,得出中国东部和西部盆地含油丰度的差异,系因盆地动力学构造背景开启程度不同,导致帽源烃供给程度的促使有机质转化作用不同所致,进一步验证了陆相生油二元论的论断。因而呈清重视无机油论的研究工作,为繁荣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开发无机成因油气藏而共同奋斗。
作者
罗志立
机构地区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地质勘探系
出处
《复式油气田》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陆相生油
生油理论
有机成因
天然气
油矿床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3
1
徐义刚,何斌,黄小龙,罗震宇,朱丹,马金龙,邵辉.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J]
.地学前缘,2007,14(2):1-9.
被引量:79
2
朱炳泉.
全球幔源岩Pb-Sr-Nd同位素体系[J]
.地学前缘,2007,14(2):24-36.
被引量:15
3
朱炳泉,胡耀国,张正伟,常向阳.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的发现[J]
.中国科学(D辑),2002,32(z1):49-59.
被引量:46
4
汪云亮,李巨初,韩文喜,王旺章.
幔源岩浆岩源区成分判别原理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源区性质[J]
.地质学报,1993,67(1):52-62.
被引量:31
5
罗志立,刘顺,刘树根,雍自权,赵锡奎,孙玮.
“峨眉地幔柱”对扬子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离散的作用及其找矿意义[J]
.地球学报,2004,25(5):515-522.
被引量:20
6
戴金星,王廷栋,戴鸿鸣,夏新宇,赵孟军.
中国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摘要)[J]
.海相油气地质,2000,5(2):12-13.
被引量:4
7
王德滋,周金城.
大火成岩省研究新进展[J]
.高校地质学报,2005,11(1):1-8.
被引量:47
8
郭占谦,王先彬.
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探讨[J]
.中国科学(B辑),1994,24(3):303-309.
被引量:92
9
张虎权,卫平生,张景廉.
也谈威远气田的气源——与戴金星院士商榷[J]
.天然气工业,2005,25(7):4-7.
被引量:31
10
李庆忠.
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13-16.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
1
罗志立,张景廉,石兰亭.
“塔里木-扬子古大陆”重建对无机成因油气的作用[J]
.岩性油气藏,2008,20(1):124-128.
被引量:10
2
李玉琪,张旋,惠荣.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1):6-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徐振平,吴超,玛丽克,李青,冯磊,罗彩明.
库车坳陷中部盐相关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3):356-361.
被引量:10
2
胡九珍,冉启贵,刘树根,孙玮,王东,张长俊.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分析[J]
.岩性油气藏,2009,21(2):70-75.
被引量:27
3
刘雁婷,傅恒,陈骥,房晓璐,黄诚,贾微.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10,22(2):48-53.
被引量:24
4
钟梁旋子,傅恒,刘雁婷,陈骥.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沉积相研究[J]
.岩性油气藏,2013,25(1):29-34.
被引量:5
5
单莉莉,覃建雄,胡思涵.
四川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层序地层及其演化[J]
.世界地质,2014,33(4):837-843.
被引量:1
6
舒丽娟.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非烃流体地质意义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2015,27(3):75-81.
被引量:3
7
黄文明,徐邱康,刘树根,曾东方,郑荣才,马文辛.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成藏过程与储层沥青耦合关系:以四川盆地为例[J]
.地质科技情报,2015,34(6):159-168.
被引量:8
8
李玉琪,张旋,惠荣.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1):6-14.
被引量:2
9
田小彬,李强,王年梅,马新海,杨子成.
塔东隆起带震旦系古油藏的发现及勘探意义[J]
.特种油气藏,2019,26(4):64-69.
被引量:5
10
林隆栋,袁学诚,李玉琪.
油气地质勘探将从烃源岩时代进入幔源油气新时代[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3(2):70-77.
1
兰酊.
油气消亡界线应重新认识[J]
.海相油气地质,2000,5(4):112-112.
2
张学义.
陆成煤及成煤二元论[J]
.中国煤田地质,1997,9(2):7-9.
3
一苇.
中国人创立并发展起来的陆相盆地生油理论[J]
.中国石化,2008(12):47-47.
4
Т.И.Сороко,黄凯芬.
地震构造对现代沉积物有机质转化的影响[J]
.地质科学译丛,1991,8(4):58-61.
5
闫剑飞,张哨楠,余谦,门玉澎,刘伟,张海全,孙媛媛.
黔北地区温泉分布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J]
.煤炭技术,2015,34(10):116-118.
被引量:8
6
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取得里程碑式突破[J]
.国土资源,2004(4):48-48.
7
石宝珩.
陆相生油理论的确立(连载)——其他老一辈地质家对陆相生油说的贡献[J]
.石油知识,2002(6):32-34.
8
关于海相生油理论和陆相生油理论问题[J]
.油气地球物理,2015,13(1):4-4.
9
王吉茂,李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J]
.沉积学报,1997,15(2):45-48.
被引量:8
10
石毓程,徐梦虹.
我国早期油气化探的实践及经验[J]
.世界地质,1990,9(3):5-11.
复式油气田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