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六大特征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表现为六大特征:从触发机制上看,并非"突发",而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从发生机理上看,多导源于终极意义上的利益冲突;从基本性质上看,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从参与主体上看,基本都属于弱势群体;从对象关系上看,多发生在官民之间;从表现形态上看,"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把握这六大特征,有助于我们找到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之道。
作者
张玉磊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
出处
《党政干部学刊》
2008年第10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群体性突发事件
特征
无直接利益诉求
分类号
C3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86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参考文献
5
1
陈晋胜,张涛.
群体性事件性质、原因的辩证分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26(3):40-41.
被引量:14
2
郝宇青.
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特征[J]
.探索与争鸣,2007(4):45-48.
被引量:30
3
张艳丽.
社会公平观在当今中国的转变[J]
.湖北社会科学,2008(4):32-34.
被引量:4
4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
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
.战略与管理,2002(3):26-33.
被引量:237
5
丁补之.
一个女生的死引爆一座城——瓮安事件真相调查[J]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8(8):20-2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张兆端.
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76-80.
被引量:28
2
康均心,马力.
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J]
.法学评论,2002,20(2):51-56.
被引量:21
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2(5):6-9.
被引量:210
4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被引量:77
5
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被引量:167
6
何显明.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J].学术研究,2000,(9).
被引量:11
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被引量:4
8
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26
被引量:3
9
余丰慧."无直接利益冲突"苗头并不可怕.新华网,2006.10.24
被引量:1
10
鲁宁."无直接利益冲突"危害执政基础.广州日报,2006.10.1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86
1
谭爽,许明欣,孔祥涛.
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的群众路线:关键挑战与践行逻辑[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4(2):20-33.
2
王刚,唐永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建构维度[J]
.新东方,2020(5):43-49.
被引量:2
3
郭建杰,谢罡.
略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其与我国社会稳定关系[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S1):66-70.
被引量:1
4
周斌.
促进湖北在中部崛起的人力资本战略[J]
.世纪桥,2006(2):53-55.
被引量:1
5
李巧玲.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问题探讨[J]
.社科纵横,2005,20(6):121-122.
6
王来华,陈月生.
舆情的主客体关系与突发性群体事件[J]
.社科纵横,2004,19(4):22-24.
被引量:13
7
谢娅凌.
改善民生视角下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探讨[J]
.知识经济,2008(3):61-62.
被引量:1
8
宋琳.
从“胡曼莉事件”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J]
.知识经济,2008(5):64-65.
9
戴卫东,王杰.
农村第三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J]
.巢湖学院学报,2004,6(5):46-49.
被引量:2
10
姜文仙,覃成林.
中央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动因、时机与方式[J]
.区域经济评论,2013(1):42-4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67
1
张国亮.
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思考[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29-33.
被引量:16
2
方善诗.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成因探析[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3,2(2):24-26.
被引量:5
3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9
4
徐寅峰,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J]
.预测,2004,23(6):43-45.
被引量:54
5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2(5):6-9.
被引量:210
6
柴海瑞.
新时期突发性群体冲突的表现[J]
.理论观察,2001(5):25-27.
被引量:1
7
花蓉,付春江.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探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94-97.
被引量:12
8
佘廉,吴国斌.
突发事件演化与应急决策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2005,20(12):4-5.
被引量:17
9
陈月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构成要素、特征和类型的舆情视角[J]
.理论月刊,2006(2):82-85.
被引量:17
10
潘晶安.
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传播致效因素[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94-9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4
1
管前程.
县域群体性突发事件探析[J]
.学理论,2009(5):78-79.
被引量:2
2
满岩.
群体性突发事件特点与处置对策分析——以沈阳市群体性突发事件为视角[J]
.中国市场,2009(26):59-60.
被引量:2
3
罗成琳,李向阳.
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9(6):163-171.
被引量:77
4
王旺杰.
当前突发性群体冲突事件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6):50-52.
被引量:2
5
郭锐,宋丽红.
大众传媒与群体性事件处理:作用及功能[J]
.长江论坛,2010(1):61-64.
被引量:3
6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析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1(1):116-124.
被引量:9
7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问题与对策[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7):40-47.
被引量:9
8
田振华.
试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应对策略——以QQ群信息传播为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99-102.
被引量:13
9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问题与对策探析[J]
.天中学刊,2011,26(4):39-44.
被引量:3
10
熊蕴宁.
浅析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社会工作的联系[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106-108.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童亚拉.
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分析[J]
.微型电脑应用,2011(2):28-29.
被引量:5
2
白雪.
和谐社会背景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依法管控与治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97-98.
3
秦健,韩斌.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效应及其应对[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45-47.
被引量:1
4
吕建兴,潘传快,祁春节.
突发事件对柑橘流通的影响机理及其对策——以2008年雪灾冻害、柑橘大实蝇事件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6-51.
被引量:1
5
蒋昌庆,蒯贤魏.
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化解机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184-185.
被引量:2
6
邓海荣.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舆论生成与引导[J]
.当代传播,2010(6):127-128.
7
任国友.
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及其治理[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32-437.
被引量:3
8
刘德海,王维国.
群体性突发事件争夺优先行动权的演化情景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11,8(2):101-108.
被引量:7
9
林凇.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CAS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3):79-85.
被引量:5
10
佘廉,刘山云,吴国斌.
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与应急管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8):1004-1009.
被引量:20
1
L.斯威德勒,高国希.
何谓对话?[J]
.国外社会科学,1991(10):47-48.
被引量:2
2
铁明太.
我国就业触发机制与公共政策取向[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124-126.
3
石一枫.
把吃出来的吃回去[J]
.青年博览,2010(17):9-9.
4
童中贤,陈亚琪.
腐败的发生机理[J]
.领导科学,2001(22):50-51.
被引量:1
5
骆家林.
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探析——以L村的一起群体性事件为例[J]
.学理论,2010(27):72-74.
6
沈孜明.
《上海滩》《扬州滩》《广州滩》——一个供求关系的启示[J]
.社会,1985,5(4):42-42.
7
滕泰.
人口改变政经格局[J]
.商界(评论),2008(9):88-89.
8
李志宏.
新常态:老龄工作深化改革需要树立“保民生、促发展”的正确导向[J]
.老龄科学研究,2015,3(8):3-12.
被引量:5
9
姜照华,刘啸霆.
意识本质上是关系系统[J]
.求是学刊,1988,15(5):19-25.
被引量:3
10
陈亚勤,张博.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新趋向——工作—家庭促进研究综述[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2):371-373.
被引量:1
党政干部学刊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