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巴门尼德始,古希腊哲学开始确立了有别于经验科学的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柏拉图进一步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与"崇高"结合起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的"崇高"既表现在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神性),又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上,即实现了人的理性自由。其后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规定而建构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只是建构"崇高"的方式不同。海德格尔切中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崇高"源于人的本性的超越性;马克思则从根基上揭示了现实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创造性)是形而上学"崇高"性的现实根源。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哲学研究重心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定位》阶段性成果(07BZX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