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秦岭山区板桥村生态模式转变及对策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板桥村生存模式由"靠山吃山"到"生态贫民"的转变,分析了转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
刘敏
李松柏
机构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634-10635,10639,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靠山吃山
生态贫民
和谐发展
分类号
F32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1
1
李北陵.评论:“生态贫民”的生存状态需要更多关注[EB/OL].(2006-03-29)[2008-05-01]http://www.zina.com.cn.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6
1
王晟.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3):57-62.
被引量:22
2
徐福留,赵珊珊,杜婷婷,詹巍,赵臻彦,郝君宜,张颖.
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30-36.
被引量:55
3
王小梅.
“三江源”生态难民问题研究[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113-116.
被引量:5
4
李树基.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式研究——以甘肃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207-210.
被引量:18
5
关信平.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6):29-35.
被引量:48
6
何勇海.
“生态贫民”不该付出温饱代价[J]
.新西部,2006(11):54-54.
被引量:1
7
王加顺,单康珍.
劳动保障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J]
.中国劳动,2007(1):27-28.
被引量:2
8
杨光,祝华军,邓悦.
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郊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289-293.
被引量:4
9
刘家强,罗蓉,石建昌.
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J]
.人口研究,2007,31(4):27-34.
被引量:43
10
孙绪民,周森林.
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
.理论探讨,2007(5):90-92.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7
1
李松柏.
“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26-30.
被引量:3
2
万欣,况明生,张慧.
Alber生存模式与舟曲县的生存环境重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786-20787.
被引量:2
3
李松柏,苏冰涛.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
.科学.经济.社会,2012,30(1):5-10.
被引量:11
4
苏冰涛,李松柏.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政策措施——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15-18.
被引量:6
5
苏冰涛,李松柏.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3):358-364.
被引量:2
6
苏冰涛,李松柏.
“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68-73.
被引量:14
7
苏冰涛,李松柏.
“生态贫民”社会保障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A05):110-113.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靳军艳,苏向辉,马瑛,郭迪.
农牧户生计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耦合关系研究——以新疆奇台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5):219-227.
被引量:10
2
李松柏.
“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26-30.
被引量:3
3
苏超,刘延明,方崇.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94-14196.
被引量:7
4
苏冰涛,李松柏.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政策措施——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15-18.
被引量:6
5
苏冰涛,李松柏.
陕西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6):203-206.
被引量:1
6
何得桂.
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398-402.
被引量:38
7
李仙娥,李倩.
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和生态保护与减贫互动模式探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08-411.
被引量:20
8
苏冰涛,李松柏.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3):358-364.
被引量:2
9
苏冰涛,李松柏.
“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68-73.
被引量:14
10
苏冰涛,李松柏.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范式转变研究[J]
.农村经济,2014(1):96-99.
被引量:2
1
汪天寿,汪静,蒋勇.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1):78-78.
2
刘义,白林,等.
“生态贫民”难圆的梦[J]
.半月谈,2003(4):6-10.
被引量:1
3
李忠将.
生态贫民:要温饱还是要环保?[J]
.环境经济,2006(5):40-41.
4
杜文清.
统筹移民安迁抓扶贫[J]
.政策,2015,0(12):42-43.
5
周志刚.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重在务实发展[J]
.当代陕西,2006(5):25-25.
6
我国将建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J]
.新西部,2010(11):7-7.
7
霍治国.
秦岭山区垂直高层农业经济优势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3):39-41.
被引量:2
8
汪平.
关于加快毕节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J]
.乌蒙论坛,2009,0(2):47-50.
被引量:1
9
苏冰涛,李松柏.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政策措施——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15-18.
被引量:6
10
刘秀芹,张桂平.
秦岭山区柞水县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农技服务,2012,29(1):109-109.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