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再生稻腋芽萌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品种、生态条件、播种期、氮肥、激素、收割时期及留桩高度等因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穗的影响。为改进再生稻栽培技术,促使再生稻达到稳产、高产提供依据。
作者
何花榕
翁国华
郭灵灵
张丹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第3期61-63,43,共4页
Fu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ice and Wheat
关键词
再生稻
腋芽
萌发
影响因素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4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02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4
参考文献
27
1
叶春萼,姜苏民,黄祖祥,张献明,聂志斌.
密植度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1999,11(4):215-216.
被引量:11
2
邓凤仪.
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规律研究[J]
.杂交水稻,1991(3):8-11.
被引量:28
3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4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65-68.
被引量:26
5
施能浦.
杂交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1997,3(5):18-21.
被引量:15
6
赵世英 胡慧英.再生稻与主作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科学,1987,(7):3-5.
被引量:1
7
熊洪.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5):22-24.
被引量:29
8
张上守,卓传营,姜照伟,李义珍,郭聪华.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03,18(1):1-6.
被引量:49
9
闵军,黎用朝,张黎光,黄海明.
湖南再生稻品种筛选研究[J]
.中国稻米,2002,8(1):10-11.
被引量:7
10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5):364-36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94
1
杨稚愚,汪汉林,邹应斌.
播种期对杂交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3):18-19.
被引量:32
2
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蔡亚港,黄海明.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12.
被引量:35
3
马均,杨文钰,周立勇,官世崇,周绪华.
杂交中稻施用赤霉素“双增”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3,13(6):45-46.
被引量:1
4
方文,熊洪.
我国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农牧情报研究,1989(11):26-30.
被引量:3
5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6
张洪,陈国惠,刘仕琳,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
四川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6):483-488.
被引量:10
7
任天举.
头季稻后期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再生稻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2):32-37.
被引量:21
8
王化新,李实蕡,陈翼伯,任光璪,张仲良.
水稻不同节位叶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9,7(3):142-145.
被引量:7
9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10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倪.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J]
.杂交水稻,1994,9(6):18-20.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02
1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19
3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4
方锡文,钱太平,张晓勇,陈建军,郭茂禄,徐志进.
两优6326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254-1255.
被引量:2
5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55-59.
被引量:12
6
江解增,黄凯丰,曹碚生,帅建华,朱庆森.
茭白不同采收方式对匍匐茎和萌芽数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30-32.
被引量:2
7
易镇邪,屠乃美,王璞,陈平平.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J]
.作物学报,2005,31(3):330-336.
被引量:8
8
徐富贤,熊洪,ZHU,Yong-chuan,朱永川,王贵雄.
杂交中稻源库比对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高产组合的源库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65-271.
被引量:27
9
陈冬林,邓小华.
提高冷浸田再生稻产量的途径[J]
.中国稻米,2005,11(2):24-25.
被引量:2
10
邓小华,张华林,黄绿荷.
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2):38-4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76
1
涂淑琴,刘晓龙,梁云,张宇,黄磊,汤寅杰.
基于改进DeepSORT的群养生猪行为识别与跟踪方法[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8):345-352.
被引量:18
2
薛大伟,方茂庭,钱前.
有效积温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稻米,2004,10(4):47-48.
被引量:34
3
蓝天琼,刘成家,高家旭,周文友.
开县再生稻栽培现状与发展策略[J]
.南方农业,2011,5(S1):94-96.
被引量:7
4
李秀芬,贾燕,黄元才,臧鑫.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4,23(5):98-100.
被引量:151
5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08
6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7
刘方.
再生稻需水量试验研究探讨[J]
.四川水利,1994,15(2):30-31.
被引量:1
8
鲁远源,任天举.
川东地区中稻─再生稻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3):49-53.
被引量:4
9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倪.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J]
.杂交水稻,1994,9(6):18-20.
被引量:18
10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
.作物学报,2005,31(4):506-51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8
1
张水生.
植物营养液对机械收割稻桩再生力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69-70.
2
黄水明,陈萍萍,游月华.
不同桩高对再生稻生产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15-18.
被引量:3
3
吴芸紫,段门俊,刘章勇,陈阜,金涛.
播种期对3个再生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7(2):151-156.
被引量:25
4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
.作物杂志,2018(2):61-67.
被引量:21
5
汪浩,张强,张文地,李思宇,黄健,朱安,刘立军.
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2020,34(3):205-216.
被引量:25
6
邹丹,王慰亲,郑华斌,陈元伟,唐启源,张相,刘功义.
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21,36(4):6-10.
被引量:6
7
黄成龙,华向东,黄诗豪,卢智浩,董佳乐,张俊,杨万能.
基于Micro-CT和改进DeepSORT的再生稻再生芽追踪计数与再生力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1):165-174.
被引量:2
8
刘成家,高家旭,陈丁,王文华.
中稻-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8):117-12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刘彩玲,李方林,袁昊,贾旋,周智智.
超级杂交稻压电振动式匀种装置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S01):58-68.
被引量:3
2
刘环,杜斌,刘章勇,何文静,邱先进,邢丹英,徐建龙.
江汉平原“一种两收”优良水稻品种筛选[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2(4):30-35.
被引量:3
3
卢锦荣,房贤涛,何花榕.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8):842-848.
被引量:3
4
段门俊,田玉聪,吴芸紫,金涛,陈阜,刘章勇.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8,32(1):96-102.
被引量:22
5
梁建红,梁中卫.
涟源市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模式的优势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4):26-27.
被引量:8
6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
.作物杂志,2018(2):61-67.
被引量:21
7
徐东海,茹国民,尉金法.
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10):2-3.
被引量:2
8
杨德,薛淑静,李露,王少华.
再生稻米发糕预混粉配方优化[J]
.粮食加工,2019,44(6):40-44.
9
曹丽霞,赵世锋,周海涛,张新军,石碧红,刘君馨,李云霞,李天亮.
冀北坝上地区荞麦品种的适宜播期分析[J]
.作物杂志,2019(6):145-149.
被引量:6
10
刘歆,朱容,朱波,杨梅,刘章勇.
水稻再生力及产量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J]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688-2694.
被引量:9
1
隆兴成,胡绍杰.
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特性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1,26(4):40-42.
被引量:3
2
周若寄,郭莹.
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J]
.福建农业科技,1989(3):14-16.
被引量:3
3
刘青山.
巴西陆稻的再生稻栽培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1998(2):24-24.
4
邢珮玲,朱江月,曾健杰.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6):73-74.
5
杜远存.
再生稻栽培技术[J]
.专业户,1999(5):15-15.
6
张金刚,刘俭,郑爱军.
水稻的适宜收割时期[J]
.天津农林科技,1992(3):30-31.
7
周克安,曾荣华,张乃洪,代寿图,闫运德,陈应平,范青华.
再生稻“三因子”高产试验研究[J]
.杂交水稻,2000,15(1):38-39.
被引量:4
8
宋文坚,曹栋栋,金宗来,周伟军.
影响根寄生植物列当种子萌发因素的研究[J]
.种子,2005,24(2):44-47.
被引量:21
9
周淑清,侯天爵,白儒,刘一凌.
影响苜蓿锈病夏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J]
.中国草地,1996,18(6):48-50.
被引量:7
10
田雪亮,刘鸣韬,徐瑞富.
多主棒孢霉分生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5):39-41.
被引量:9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