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华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余华的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进行了叙事比较,发现余华从先锋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叙事策略——重复叙事。他对这种形式的强烈迷恋,与其叙事内容的变换存在着某种奇特的依存关系,即余华先锋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先锋后转型的重复叙事,重复叙事策略之魅力。
作者
曾险峰
机构地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112-113,共2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余华
先锋
转型
重复叙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8
1
南帆著..文学的维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356.
2
[英]司徒尔特·霍尔.表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被引量:1
3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1
4
余华著..余华作品集 (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16页.
5
余华著..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197.
6
余华著..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262.
7
余华著..兄弟 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256.
8
高行健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129.
共引文献
10
1
惠雁冰,文玉萍.
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形象救赎趋向的嬗变[J]
.人文杂志,2001(6):146-150.
2
李宣平,周庆元.
语文教育的文化透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2-184.
被引量:3
3
姜丽.
试析《红旗谱》的复仇模式[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76-78.
被引量:1
4
雷鸣.
中国当代文学“时期”划分探析[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14-16.
5
李姣.
灯火阑珊处的艺术世界——从距离说谈艺术接受[J]
.科教文汇,2011(19):136-136.
6
张保华.
红色作家身份的显与隐与作品的两面解读[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4):44-45.
7
巫小黎.
构建现代汉语文学史刍议[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7-14.
8
寇嫒丽.
《中国现当代文学》特色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以独立学院中文专业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427-432.
被引量:3
9
崔露,崔阳.
追寻灯火阑珊处的美丽人生——从距离说谈艺术接受[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52-153.
10
袁春红.
文学真实观的哲学背景考察[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5):101-105.
同被引文献
1
1
王金胜,胡健玲编选,吴义勤.余华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宋毅.
余华90年代小说创作变化探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15-11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琼.
余华小说创作中重复艺术的价值[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7-89.
2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3
孙荣.
探讨《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叙事的意蕴[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116-117.
被引量:1
4
姜晶.
余华转型的契机——谈《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尊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15-16.
5
王晓.
论余华小说国际流行的原因[J]
.文学教育,2018,0(25):35-37.
6
冯江涛.
余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1):106-109.
被引量:2
7
周静.
对余华小说作品艺术性的探讨[J]
.语文建设,2014,0(05Z):40-41.
1
于凤艳.
爱欲与死亡——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小说情节模式浅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8):102-104.
2
谢日卓玛.
《林海雪原》的叙事模式浅析[J]
.山西青年,2017,0(4):252-253.
3
李楠楠.
主位推进模式浅析《兰亭集序》[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2).
4
郝阳.
方玉润《诗经》研究模式浅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8):7-8.
5
雍茜.
《林海雪原》的叙事模式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1-112.
被引量:1
6
王怡晨.
《活着》小说与电影叙事比较研究[J]
.丝绸之路,2014,0(24):48-49.
被引量:1
7
王心语.
剧作与银幕[J]
.电影文学,1979(2):83-86.
8
冯民生.
现实主义的品格与气度[J]
.美术,2007(1):18-22.
被引量:3
9
陈娜.
从内心抵达灵魂——东西小说救赎模式浅析[J]
.广西文学,2013(10):98-102.
10
陈娴娴.
用传播学的5W模式浅析青春版《牡丹亭》[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51-5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