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与变革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表现出了其他耕作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作者
韩泽华
机构地区
山西省农业广播学校大同市分校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97-98,124,共3页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发展
变革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59
1
魏国朝.
高寒地区保护性耕作现状与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7(6).
被引量:1
2
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
被引量:286
3
于荣,徐明岗,王伯仁.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比较[J]
.土壤肥料,2005(2):49-52.
被引量:82
4
尹力初,蔡祖聪.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57-59.
被引量:31
5
吕国红,周广胜,赵先丽,周莉.
土壤碳氮与土壤酶相关性研究进展[J]
.辽宁气象,2005(2):6-8.
被引量:38
6
籍增顺,张乃生,刘杰.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体系及其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13(2):14-19.
被引量:51
7
赵聚宝,梅旭荣,薛军红,钟兆站,张天佑.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2):59-66.
被引量:220
8
李友军,黄明,吴金芝,姚宇卿,吕军杰.
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42-45.
被引量:84
9
董立国,袁汉民,李生宝,蒋齐,张源润,蔡进军,王月玲,季波.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5S):96-97.
被引量:7
10
王小彬,蔡典雄,华珞,Hoogmoed W B,Oenema O,Perdok U D.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741-749.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5
1
何文卿,尹秀琴.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机配套及其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6):100-100.
被引量:1
2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J]
.青海科技,2009,16(1):26-31.
3
路战远,宋小琴,张德健,于传宗.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6):1-3.
被引量:10
4
刘月楼,种旭东,刘桢,赵金梅.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3):46-46.
被引量:8
5
李月梅.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11,33(11):148-15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张宗军,窦学诚.
西北旱作农业区宜采用保护性耕作[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97-297.
被引量:6
2
刘月楼,种旭东,刘桢,赵金梅.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3):46-46.
被引量:8
3
雷友,曹国鑫,牛新胜,张宏彦.
土壤深耕对冬小麦根系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272-273.
被引量:12
4
李剑锋.
西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现状及推进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96-96.
5
张增伟,刘庆花,华雪洁,郭一令,崔德杰.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26-30.
被引量:7
6
吐尔洪.热孜克,仙米西努尔.克里木.
莎车县一次大降水天气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5):117-119.
7
巨兆强,刘小京.
干旱盐碱区耕作方式改变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7):6-10.
被引量:6
8
崔凯,高志强,赵红梅,任爱霞,李光,孙敏,杨珍平.
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播种方式对幼苗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4):312-315.
被引量:1
9
蔡东明,吉万全,张荣琦,陈春环.
栽培措施对小麦新品种陕麦159产量及其产量三要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1-71.
10
邵云,赵院利,冯荣成,王小洁,张紧紧,胡永娟.
耕层调控和有机物料还田对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分配利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1):117-122.
被引量:8
1
马金星,张吉宇,单丽燕,贠旭疆.
中国草品种审定登记工作进展[J]
.草业学报,2011,20(1):206-213.
被引量:17
2
马文广,郑昀晔,李永平.
烤烟主栽品种的演变特点与问题思考[J]
.福建农业科技,2009,40(3):12-14.
被引量:20
3
张根福,郭宗信.
谈谈石津灌区支渠会的发展与变革[J]
.河北水利,1998(1):39-40.
4
张黎骅,马荣朝.
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农业机械,2010(3):131-133.
被引量:1
5
《信阳市泖河区茶叶志》出版[J]
.中国茶叶,2016,38(1):26-26.
6
薛健.
我国茶叶领域英语口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5):238-239.
被引量:2
7
刘振亚总经理在美国智能电网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J]
.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1):25-25.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