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当代电影自2002年《英雄》获得市场成功后,国产"类型大片"一时成为电影领域的"主力军"和"发动机"。但是,当国产"类型大片"缺乏独立的电影批评、自身的精神文化价值发生扭曲、审美形态同质化倾向凸显、对信息的控制与炒作介入其生产中时,国产"类型大片"的市场成功只能沦为一种娱乐文化"泡沫"的堆积。《集结号》的公映与成功,或可表明国产"类型大片"的生产态势正在发生转变,成为向上发展的一个拐点。而作为文化产品,电影产业化的实质并不是单纯的市场化,放映院线、放映场所的经营与管理也不应是极端的商业化操作。因此,对于国产"类型大片"真正的市场实现,是一个必须明晰的问题。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9,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