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平等是人类的理想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就是要消灭阶级"。本文基于《反杜林论》等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对恩格斯关于对平等观的演变及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质的分析,以期能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社会的平等问题。
作者
戴伦华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53-5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恩格斯
平等
和谐社会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萍.
和谐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解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4):127-129.
被引量:6
2
俞可平.
和谐社会面面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4-5.
被引量:100
3
郑慧.
何谓平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1):161-167.
被引量:16
4
周仲秋著..平等观念的历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462.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4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王海明.
平等新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52-68.
被引量:8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被引量:121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被引量:9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被引量:306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第59页.
被引量:55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M].,.第96、123页.第178-179页.
被引量:7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M].,.第104页.
被引量:1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第514页.
被引量:83
9
萨托利.《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页.
被引量:1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82页.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119
1
金泽刚.
论刑法平等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运用[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1):57-65.
2
董正华,曲建武.
试论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建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4,10(2):56-65.
3
董文芳.
宪政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32-34.
4
李博,赵彦.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问题[J]
.科技信息,2008(27).
5
周家华.
公平公正:高等院校和谐的核心[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2.
被引量:1
6
方飒.
从哲学角度看和谐社会之三个层面[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49-51.
7
包美荣.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4(4):26-28.
8
尹彦.
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23-24.
9
刘书明.
是"平等与效率的抉择"不是"公平与效率的抉择"——再论税收原则[J]
.财政研究,2004,20(11):18-21.
被引量:1
10
张华玲.
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J]
.求索,2005(1):70-71.
被引量:14
1
赵欣.
《淮南子》“以道观物”的生态意义[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26-31.
被引量:1
2
郭阳.
为什么说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J]
.赤子,2015(9):5-5.
3
王鲁萍,袁祖社.
自由意志问题新解[J]
.唐都学刊,2013,29(4):66-69.
4
苏森森.
《老子》中“有”、“无”的地位是否平等[J]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5):32-35.
5
吴越.
扬弃异化与消灭阶级——兼论现阶段我国剥削阶级的消灭是否具有最终意义[J]
.哲学动态,1980(12):22-24.
6
王国良.
试论儒家万物一体的自然观与生存观[J]
.社会科学战线,2010(8):63-68.
被引量:3
7
黄忠晶.
简析孟子的人性论与平等观[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9(2):1-4.
被引量:1
8
李亚彬.
孔子的发明及其对儒学创立的意义[J]
.学术研究,2007(10):28-33.
9
王国良.
儒家自然观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1):12-15.
被引量:3
10
徐圻.
物的必然与人的自由——略论马克思的平等观[J]
.贵州社会科学,2002(6):36-40.
被引量:4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