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永寿示范区建设技术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永寿示范区建设实践的分析,较详细地阐明以永寿示范区为代表的陕西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布局、结构配置、技术组装和主要建设技术措施。并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估算。
作者
宋西德
罗伟祥
侯琳
机构地区
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经济
防护林体系
效益
分类号
S727.2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宋西德,罗伟祥,刘广全,侯琳.
黄土高原渭北沟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设计[J]
.防护林科技,1994(4):14-17.
被引量:3
2
罗伟祥,邹年根,韩恩贤,赵辉,唐德瑞,徐鹏程,周嘉琳,杨荣慧,许治钰,王民生,张战劳,刘培华,刘玉仓,郭印民,刘天毅.陕西黄土高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报告[J]陕西林业科技,1985(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宋宪虎,王锐,白小军.
渭北旱塬高效生态复合模式示范应用技术浅析[J]
.陕西林业科技,2011,35(6):12-15.
2
王洁,张广英,米秋菊,米勇,刘一凡.
太行山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探讨[J]
.海河水利,2019,0(6):17-1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9
1
王雁林,陈沛,赵永华,张辉,刘强,杨迁,马园园.
渭河平原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路径探讨[J]
.国土资源情报,2020,0(2):20-26.
被引量:21
2
杨丽霞,潘剑君.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4,35(4):502-506.
被引量:99
3
查同刚,孙向阳,于卫平,马晖,黄利江,张广才,王涵.
宁夏段黄河护岸林体系结构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3):93-96.
被引量:8
4
董建辉,薛泉宏,张建昌,冯浩.
黄土高原人工混交林土壤肥力及混交效应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31-35.
被引量:12
5
刘霞,王丽,张光灿,刘信儒,梁华.
鲁中石质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结构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49-52.
被引量:20
6
韩恩贤,韩刚.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人工混交林改土效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79-884.
被引量:12
7
黄宇,冯宗炜,汪思龙,冯兆忠,张红星,徐永荣.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J]
.生态学报,2005,25(12):3146-3154.
被引量:114
8
刘刚,姚崇怀,贾秀红,王冰峰,舒常庆.
三峡库区堤岸防护林结构评价及改造措施[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5):29-31.
被引量:4
9
姜勇,庄秋丽,梁文举.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J]
.生态学杂志,2007,26(2):278-285.
被引量:114
10
岳庆玲,常庆瑞,刘京,陶文芳,刘文娟.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00-10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杨志国,陈林,达来,李艳华,王景和,陈玉成.
生态经济沟营建技术[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1):4-6.
2
朱丽,秦富仓,姚云峰.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径流对防护林结构变化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63-67.
被引量:7
3
刘梦云,常庆瑞,齐雁冰,刘京,陈涛.
黄土台塬不同林分结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6):1418-1427.
被引量:6
4
吕俊娥,朱刚,王书青,邓锟,强建华.
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2023,35(9):54-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张建国,李应罡,徐新文,雷加强,李生宇.
间伐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生长与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9):2377-2382.
被引量:5
2
董扬红,曾全超,李娅芸,李鑫,张宏,安韶山.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J]
.草地学报,2015,23(2):277-284.
被引量:23
3
黄晓强,信忠保,赵云杰,马凤原.
林龄和立地条件对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9(6):184-190.
被引量:13
4
黄晓强,信忠保,赵云杰,马凤原.
北京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6,30(1):236-243.
被引量:20
5
邓秀秀,王云霓,王彦辉,王忠诚,熊伟,于澎涛,张桐.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的坡位差异与坡面尺度效应——以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5):121-128.
被引量:8
6
路伟伟,余新晓,贾国栋,李瀚之,刘自强.
基于树轮δ13C值的北京山区油松水分利用效率[J]
.生态学报,2017,37(6):2093-2100.
被引量:8
7
路伟伟,余新晓,贾国栋,李瀚之,刘自强.
基于树轮δ^(13)C的北京山区侧柏水分利用效率[J]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7):2128-2134.
被引量:5
8
高雪莹,孙元宏,赵兴敏,隋标,王鸿斌,赵兰坡.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钙土重组有机碳含量及有机无机复合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9):1829-1835.
被引量:4
9
张晓,黄晓强,信忠保,孔庆仙,夏晓平,蒋秋玲.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林下植被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40(4):51-57.
被引量:15
10
路伟伟,余新晓,贾国栋,李瀚之,刘自强.
密云山区油松树轮δ^(13)C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J]
.林业科学,2018,54(3):1-7.
被引量:5
1
潘清煜.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常见的问题[J]
.今日养猪业,2007(6):16-18.
2
王彬,贾卫国.
江苏省森林生态体系布局的研究[J]
.林业建设,2001(6):7-12.
被引量:3
3
龙晓东.
马铃薯双行起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科学种养,2012(4):15-15.
4
熊小燕.
梁平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果业信息,2014,31(1):23-25.
被引量:4
5
陈加福.
番石榴"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5,36(1):40-41.
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获批成立[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4,42(9):11-11.
7
袁楚平,侯顺,刘光文.
杉木早期速生技术组装试验报告[J]
.湖南林业科技,1990,17(4):16-19.
8
战国强.
广东省森林生态体系布局调整与优化[J]
.广东林业科技,2015,31(4):112-115.
被引量:2
9
齐卫,王翠平.
棉花高效节水省肥生产技术[J]
.中国棉花,2007,34(1):33-33.
10
陶忠芳,席庆,万玉衡.
安徽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体系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145-147.
被引量:1
防护林科技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