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九叶诗派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突破与开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现代派诗歌在40年代发展形态的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成熟的标志,为中国新诗从理论指导到艺术创作提供了范本。九叶派诗歌悖二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空灵感伤的传统主题,转而对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生命本体的深沉思索,并不断寻求诗歌艺术与时代现实的契合点,以求实现对现代诗歌的突破与开拓,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上独树一帜的流派。
作者
吴智斌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4,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九叶诗派
现代派新诗
诗界革命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陈敬容.《默弓》 《真诚的声音》[J].诗创造,1948,(6).
被引量:1
2
周作人.《扬鞭集·序》,北新书局,1926年版.
被引量:3
3
朱自清著..新诗杂话[M],1947:182.
4
阎真,徐丽霞.
纯诗:对诗歌价值的另一种理解——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评析[J]
.求索,2006(4):161-163.
被引量:2
5
王圣思.《九叶之树常青·前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被引量:1
6
龙泉明著..中国新诗流变论 1917-1949[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656.
7
袁可嘉著..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254.
8
成辉 陈敬容 唐祈.《谈诗》[J].诗创造,1947,(12).
被引量:1
9
袁可嘉.《九叶集·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被引量:5
10
龚敏律.
论九叶诗人诗歌创作的反讽性对比[J]
.求索,2007(3):188-19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柯可.论中国新诗的新途径.新诗,1937,(4).
被引量:24
2
戴望舒.《诗论零扎》.
被引量:1
3
杜衡.《望舒草·序》.
被引量:2
4
戴望舒.《诗论零乱》.
被引量:1
5
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J].文学集刊,1944,(1).
被引量:1
6
金克木.《杂论新诗》[J].新诗,(4).
被引量:1
7
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民》[J].现代,1933,4.
被引量:1
8
蒲风.《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J].诗歌季刊,.
被引量:3
9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94页.
被引量:2
10
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03、342、345页.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
1
贺昌盛.
现代性视阈中的汉语“纯诗”理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18-24.
被引量:1
2
商瑞芹,刘莉华.
英语格律诗汉译中“顿”的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3):119-123.
被引量:4
3
谢冕.
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J]
.文艺争鸣,2007(10):59-73.
被引量:6
4
卜庆安.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审美[J]
.求索,2008(3):188-190.
被引量:1
5
孙益波,赵亮.
感性与智性:瞬间印象与生命形式——论辛笛诗歌中的智性生命表达[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32-34.
6
蒋登科.
九叶诗派对浪漫主义追求的自我超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132-137.
7
赵军.
鹤群中的独鸣——穆旦在中国新诗派中的代表性和独特性[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8):136-137.
8
钱理群.
关于周作人散文艺术的断想——读书札记[J]
.江海学刊,1988(3):164-170.
被引量:2
9
何云贵.
时间意识的审美意味——刘半农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赏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10-112.
被引量:1
10
马绍玺.
边地风景体验与西南联大诗歌[J]
.文学评论,2015(1):88-98.
被引量:6
1
张常信.
诗人与狼性——致谢冕[J]
.诗探索,2000(1):369-370.
2
唐臻娜.
论李商隐诗歌在中西方的现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16(8):67-74.
被引量:1
3
卢志娟.
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荒原意识”[J]
.芒种(下半月),2013(7):92-93.
4
张宗福.
象征·知性·现实-九听派诗歌综论[J]
.阿坝师专学报,1996(1):36-41.
5
李志.
流派纷呈 风姿绰约——台湾散文创作谈片[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1):51-55.
6
王旸.
20世纪80-90年代卞之琳诗歌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2):113-114.
7
李怡.
卞之琳与后期象征主义[J]
.外国语文,1994,19(2):34-42.
被引量:3
8
蓝棣之.
九叶派诗歌批评理论探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1-13.
被引量:4
9
张宗福.
个体生命意志与中国现实语境结合——九叶派诗歌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1):97-101.
被引量:1
10
巨传友.
重现宋代集句诗的发展形态——评张福清《宋代集句诗校注》[J]
.阅江学刊,2015,7(4):147-148.
求索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