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内伤发热诊疗新体会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就内伤发热的病因,通常我们遇到的阴虚、气阴两虚者较多,而就形成阴虚、气阴两虚型内伤发热机制本人有新的体会,兹举例如下。
作者
姜荣龙
周晶
机构地区
大庆市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期67-67,共1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内伤发热
中医药疗法
诊疗方法
病因
分类号
R25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2
1
严倩.
内伤发热的中医辨证分型[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72-73.
被引量:5
2
李伟.
简论内伤发热证治[J]
.中医研究,2009,22(6):54-55.
被引量:2
3
胡晓丽.
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的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20-21.
被引量:3
4
秦克力,韩其茂,李明子.
论对发热的认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11-13.
被引量:1
5
李岩,周文泉.
周文泉利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内伤发热[J]
.吉林中医药,2013,33(10):1069-1070.
被引量:3
6
何晶,赵红兵,邵铭,陈广梅,万凌峰,陆原.
内伤发热中医用药思路[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24-126.
被引量:17
7
姜德友,庞作为.
内伤发热源流考[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2):69-72.
被引量:19
8
高伟.
辨治内伤发热病案举例[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57-57.
被引量:2
9
朱文琳,王建超,银艳桃,文彬,邓鑫.
中医药治疗发热用药规律[J]
.河南中医,2020,40(9):1383-1387.
被引量:8
10
陈朝远,张喜莲.
运用经方治疗小儿不明原因发热验案3则[J]
.江苏中医药,2021,53(11):61-6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倩,江玉,江花,闫颖.
王明杰运用风药治疗内伤发热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32-34.
被引量:9
2
孙秋,秦克力.
黑龙江省名中医秦克力教授治疗发热病验案举隅[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2):129-1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赵伟红,杨世红.
岳景林教授辨治内伤发热经验拾萃[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9):1270-1271.
被引量:1
2
杨凯,肖汇颖,郭子敬,王永敏,胡冬菊.
胡冬菊教授以虚实为纲、五脏为轴治疗恶性血液病发热的经验介绍[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4):130-133.
被引量:1
3
钱宇章,王楠,董煜祺,顾军,谢林.
谢林从玄府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7):52-54.
被引量:2
4
郭欢欢.
达原饮联合升降散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J]
.光明中医,2021,36(20):3530-3532.
被引量:2
5
张益生,张君冬,朱彦,杨佳楠,宋坪,李宗友.
基于CiteSpace的近60年玄府学说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2):34-40.
被引量:11
6
樊明媛,李雪萍.
运用“补虚开玄,气化三焦”治疗难治性发热1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60-63.
7
王禹丁,杨晶晶,王嘉铖,薛晨号,唐丹,贺亚敏,高绍芳.
六经辨治发热经验总结[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0):4791-4794.
被引量:1
8
夏子茗,王润生,徐敏,黄承军,苏正义,薛鸿.
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24):136-141.
9
张旸,朱媛媛,余豹.
奚肇庆教授“三点论”辨治内伤发热临证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2):2221-2224.
10
郝晶,吕佳欣,常延博,彭紫涵,胡子然,郭冬玉,戚天凤,何丹迪,高明洁,王金环.
从玄府理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毒瘀阻滞证[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4,46(4):415-419.
1
朱书营,侯太辉.
气虚发热机制探析[J]
.天津中医药,2007,24(4):310-312.
被引量:3
2
蔡庆坤,巩会利,高翔,林留洋.
从子午流注探讨发热机制[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6):14-16.
被引量:10
3
郑兴刚,陶汉华(指导).
日晡潮热辨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21-22.
被引量:5
4
姚大鹏,张培彤,李蒙,孟继双.
从“阴火论”治疗肿瘤热浅析[J]
.中医杂志,2014,55(23):2063-2064.
被引量:7
5
李雪苓.
中药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浆白细胞介素-8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87-889.
被引量:5
6
代君,王凯,韩宁林,周大勇,李雪苓,范泉,陈双萍,张宗铭.
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58-359.
被引量:5
7
张成.
小柴胡汤治疗应激诱导持续低热验案一则[J]
.环球中医药,2016,9(11):1407-1409.
被引量: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