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述结式致使语义范畴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述结式述补结构表达"述V"事件和"结V"事件之间的致使语义关系,这一语义关系是由述结式结构产生的,可以称之为致使范畴,是一个语义语法范畴。述结式的句法结构和表义范畴都是连续统,从典型性成员到边缘性成员之间有过渡情况。述结式结构符合Goldberg关于"构式"的定义,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个句法构式。"结V"是述结式的语义重心,除一般的事件结果外,还包括趋向结果和可能结果。
作者
张全生
王宇轩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2008年第2期83-89,共7页
Chinese Linguistics
关键词
述结式
致使范畴
连续统
句法构式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7
1
施春宏.
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2):21-39.
被引量:60
2
Rint Sybesma,沈阳.
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40-46.
被引量:33
3
彭国珍.
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47-51.
被引量:12
4
王红旗.
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J]
.语文研究,2001(1):6-11.
被引量:38
5
石毓智.
如何看待语法规则的“例外”——从“吃饱饭”、“喝醉酒”现象谈起[J]
.汉语学习,2000(6):29-30.
被引量:15
6
王红旗.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
.汉语学习,1996(1):24-27.
被引量:33
7
王红旗.
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J]
.汉语学习,1993(4):17-21.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2
2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31
3
李斌玉.
“VA了”述补结构再考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59-62.
被引量:6
4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
.汉语学习,1997(4):14-18.
被引量:33
5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三)[J]
.汉语学习,1997(6):7-9.
被引量:33
6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
.汉语学习,1997(1):3-7.
被引量:71
7
董淑华,范庆华.
VA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考察[J]
.东疆学刊,1997,14(3):73-78.
被引量:3
8
李小荣.
对述结式带宾语功能的考察[J]
.汉语学习,1994(5):32-38.
被引量:52
9
沈阳.
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J]
.中国语文,1997(6):402-414.
被引量:43
10
项开喜.
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
.中国语文,1997(4):260-267.
被引量:91
共引文献
182
1
庄会彬,马宝鹏.
韵律句法视角下的汉语否定问题刍析[J]
.韵律语法研究,2019(1):83-113.
被引量:3
2
宋文辉.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中“得”的意义、性质与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06-322.
被引量:5
3
阮秀娟,赵春利.
极值消竭义“V尽”的组配规律和语义验证[J]
.南开语言学刊,2022(1):99-107.
4
张海天.
也谈汉语中的动结式[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16-20.
5
梅学宁.
论自动动结式带宾语的问题[J]
.汉字文化,2024(1):71-74.
6
郑辉.
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功用——基于语义指向及表义功能的考察[J]
.汉字文化,2019,0(21):73-75.
7
李福员.
“错+V”和“V+错”使用不平衡原因探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101-108.
8
唐宽.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100-114.
9
杨旭.
"吃饱饭/喝醉酒"类结构的分布与生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102-115.
10
胡邦岳.
“反转使役句”句法、语义、语用及其互动[J]
.语言学论丛,2020(2):195-2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5
1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4
2
任鹰.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中国语文,2001(4):320-328.
被引量:65
3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
.汉语学习,1997(4):14-18.
被引量:33
4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
.汉语学习,1997(1):3-7.
被引量:71
5
郭锐.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
.中国语文,1997(3):162-175.
被引量:192
6
金奉民.
助词“着”的基本语法意义[J]
.汉语学习,1991(4):23-28.
被引量:15
7
刘宁生.
论“着”及其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J]
.语言研究,1985,5(2):117-128.
被引量:49
8
李临定.
动词的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J]
.汉语学习,1985(1):6-10.
被引量:30
9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79
10
张伯江.
汉语句式的跨语言观——“把”字句与逆被动态关系商榷[J]
.语言科学,2014,13(6):587-600.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0
1
杨凤仙.
古汉语“问”之演变——兼与《“问”之宾语演变探析》的作者商榷[J]
.古汉语研究,2009(4):87-91.
被引量:1
2
王世凯.
“去”和“多”作形容词程度补语的原因——兼谈述程式结构语法意义的分野[J]
.语文研究,2010(1):44-48.
被引量:5
3
张翼.
汉语致使性动结式复合动词的论元表达——基于构式融合的解释[J]
.现代外语,2013,36(2):120-126.
被引量:6
4
张翼.
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语法问题的解释力:以汉语动结式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43-47.
被引量:18
5
张翼.
“方式”和“结果”的再审视:认知语法视角[J]
.外语研究,2014,31(3):20-25.
被引量:5
6
张翼.
动结式复合动词组合机制研究[J]
.外语教学,2014,35(6):36-39.
被引量:4
7
张翼.
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J]
.外国语,2016,39(4):2-9.
被引量:6
8
王辰玲.
动结式复合动词在双向矢量模式中的概念表征[J]
.外国语文,2017,33(1):74-80.
被引量:2
9
王辰玲.
汉语动结式力动态模式及其宏事件特征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5):96-101.
被引量:2
10
税昌锡.
“动作”与“状态”——纪念吕叔湘诞辰120周年[J]
.中国语文,2024(6):643-658.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史曼.
致使交替语义机制的词汇化解释:日语单动词和复合动词[J]
.语言学研究,2019(2):116-127.
2
李小术,李金妹.
“方式+结果”动词及其语义突显——来自汉语工具动词“剪、切、锯、剃、磨”的实证数据[J]
.绥化学院学报,2023,43(5):82-85.
3
葛媛媛.
从时间范畴到程度范畴:“到死”补语化的历时演变[J]
.汉字文化,2022(6):14-15.
4
唐贤清,陈丽.
“死”作程度补语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
.语言研究,2011,31(3):79-85.
被引量:33
5
杨凤仙.
古汉语“言说类”动词的演变规律之探析[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6):145-154.
被引量:1
6
张翼.
汉语无空位关系结构:认知语法视角[J]
.现代外语,2014,37(3):331-339.
被引量:4
7
张翼.
动结式复合动词组合机制研究[J]
.外语教学,2014,35(6):36-39.
被引量:4
8
马志刚.
汉语致使性动结式的中介语习得研究——基于构式融合理论[J]
.汉语学习,2014(6):83-90.
被引量:4
9
温伟力.
概念整合视角下中介语语法错误解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5):112-116.
10
张辉,卞京.
移动非受格构式的概念整合分析[J]
.外语教学,2015,36(3):1-8.
被引量:6
1
林正军,王克非.
“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2-115.
2
古敬恒.
试论形符对形声字表义范畴的确定[J]
.绥化学院学报,1997,21(2):35-39.
被引量:6
3
吕佩.
“被XX”组合研究综述[J]
.菏泽学院学报,2013,35(S1):66-69.
4
武荣强,刘悦.
试论形符对形声字表义范畴的确定[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92-95.
被引量:1
5
王立永.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2):53-60.
被引量:2
6
闫肃.
时量范畴的表现形式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3):29-30.
7
彭爽,金晓艳.
旁指代词的数量意义及其小类的划分[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42-49.
被引量:2
8
马庆株.
语义功能语法与语法范畴研究——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75-78.
被引量:5
9
邵孔发.
单一部首与兼用部首区别释例[J]
.阅读与写作,1997,0(6):8-9.
10
高杨.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英语句法结构的解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65-74.
汉语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