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意识形态的起源——“去蔽”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意识形态理论得以产生的基本动机是去除意识形态的蒙蔽——"去蔽",并确立科学的观念意识。从知识谱系上讲,围绕"去蔽",意识形态的起源可以分为:一是英国先驱说,二是法国起源说,三是德国起源说。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说是以上各方的综合和集大成者。
作者
刘世衡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4,共4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起源
去蔽
分类号
B03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0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季广茂著..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
2
[德]弗里斯.信仰与意识形态[C]//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562.
被引量:1
3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1993.
4
齐格姆·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 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34.
被引量:3
5
[英]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3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005
7
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 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90.
8
[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被引量:350
9
[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401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吴春岐,刘加良.
民事审限制度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37-140.
被引量:2
3
董学文.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10-116.
被引量:5
4
苏志宏.
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5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6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7
张传鹤,刘昌明.
再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5.
被引量:3
8
梅荣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分析及当代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1-33.
被引量:3
9
董文芳.
现代政治稳定的创新路径[J]
.齐鲁学刊,2001(2):133-139.
被引量:2
10
赖荣珍.
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J]
.探索,2004(5):98-101.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9
1
冯务中,李艳艳.
“网络社会”概念辨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8(9):175-178.
被引量:9
2
卢永欣.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补偿形式——对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考察[J]
.理论月刊,2012(6):41-44.
被引量:2
3
刘军.
创新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多重挑战[J]
.人民论坛,2013(6):74-75.
被引量:10
4
胡银银.
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回顾与述评[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49-653.
被引量:4
5
欧祝平.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J]
.求索,2014(7):4-7.
被引量:13
6
白立新.
略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内涵与本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106-109.
被引量:9
7
王喜成.
关于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和领导权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4(6):17-24.
被引量:13
8
谢超林,李少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评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1):122-128.
被引量:1
9
吴玉荣.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百年历程及其对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2):69-7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许君,范和生.
网络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探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26-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凯.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七维探析——关于马克思主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述评[J]
.兵团党校学报,2020(4):37-42.
被引量:1
2
潘剑瑛.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化解机制探析[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0(1):46-52.
1
长冈隆作,白文.
论奉为造像--主体·祈愿·表现[J]
.美苑,2012(6):77-87.
2
黎昕.
朱熹道德起源说探微[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0(4):44-46.
被引量:1
3
俞政.
论严复的宗教起源说[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1):50-53.
被引量:1
4
郭洪楠,孙竞阳,殷路.
明分使群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才智,2012,0(34):132-132.
5
肖遥.
和谐伦理角度下“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4):115-116.
6
张林祥.
法家起源说述论[J]
.甘肃理论学刊,2008(6):64-68.
7
倪梁康.
胡塞尔的伦理学讲座与实践哲学和精神科学的观念[J]
.江海学刊,2014(1):47-52.
被引量:7
8
杨生照.
论“礼”之多种起源及其共同旨归[J]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49-52.
被引量:1
9
陈静.
试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J]
.哲学研究,1993(11):40-46.
被引量:5
10
高申春,王栋.
人本主义心理学:历史与启示[J]
.学习与探索,2013(5):23-27.
被引量:5
理论探讨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